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到各个学科的背景之下,美术教育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与艺术素养的基础性学科。当前,美术教师如欲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与创新性思维,就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能力。美术教师应当以兴趣作为学生通向美术领域的桥梁,突破传统的美术教学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的思维去进行新的美术作品的创作。美术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性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美术创造方面的自信心。基于此,本文就美术教育中教学现状入手,试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希望能够对学生美术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有所贡献。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措施
引言:,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艺术性素养的培养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养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创新型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阶段是学生美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更是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初始阶段。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好美术课堂,并以此为基地来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开拓学生在美术创新方面的视野,这不但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要求,而且也是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形成的关键,同时更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如何去利用美术课堂去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并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创新型思维培养对于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象的形成
美术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美术意象,培养学生完成美术视觉化的心灵体验。作为一种表现性的视觉艺术,美术创作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对于现实形体的把握。印象是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仔细观察和对相关内容的回忆与概括,而在美术创造过程中意象是学生进行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美术意象源于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是学生在反复的现实元素记忆过程中进行总结与概括的部分内容,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予以综合性的整合与再创造,能够推动学生在美术作品创新过程中寻找到属于自身的美术印象。
(二)帮助学生培养美术创新型思维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根据各艺术流派的构成部分及其产生规律性,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掌握美术教学内涵以及外延性,给学生展示任意的关于美术创作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美术作品的学习与创作中,学生无须像学习培训理工科那般限制于某一条框以内。由于工艺美术有利于发展趋势学生的总体想象力,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以及美术作品创作中,提升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进行美术创作的想象力自主创新。
二、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当前美术教育模式创造性欠缺
美术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为生美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出正确的引导。但是当前多数美术教师依然在沿用传统的示范性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也不乏有部分美术教师运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美术的精品画作,这种教学模式却难以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微乎其微。除此之外,未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多数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样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表现,这对于学习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也缺乏有效性。
(二)未能在课堂上做到以生为本
部分美术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过深,美术课堂授课当中依然占据了教学的主导地位,只是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机械性传授,这时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对美术知识进行学习掌握的同时,只是进行着重复性的临摹而没有加之以创新性的意识,同时各种各样的重复性临摹对生美术创作的自由空间予以剥夺,以至于学生美术创造的个性与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三)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美术创新思维培养的引导力度不足
当前国内的美术教育多是以基本绘画技术教学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而这对于实践性相对较强的美术学科而言,不利于学生美术方面的创新性思维的形成。与此同时,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应当立足于坚实的社会实践,让生能够在多元化、真实性强的环境中来完成更多的美术作品创新与创造,如此方可真正激起一些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创新的兴趣。但是由于当前国内在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只是侧重于课堂教学,而对美术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重视,这使得部分学生难以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美术创新性思维。 三、美术教学创新型思维培养方略
(一)充分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多数都是以令人感觉奇特的事物开始的。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在所有的美术教育活动当中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也便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对学生对于美术兴趣的提升并非容易之事,阶段的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且思想情感较为活跃,意志和品质尚不成熟,而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则是有半强制性的意愿。在这种教学的模式影响之下,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与创作自然是提不起兴趣,但是如若美术教师运用创新性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兴趣,那么学生便能够去积极主动的探索美术作品创作的方法。美术教师在授课当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描摹对象的形状、颜色和姿态等等,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有意识的提升自我的感知能力,与此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等活动调动学生对于绘画作品创作的兴趣,生关于美术的创新思维便得以充分的开发。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想学学生美术创新思维形成的先导。发展思维的方式并非单一的,而是学生能够在美术作品构思过程中向不同的方向去进行思想的延伸。美术教师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方法。首先,美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美术作品创造过程中勤于思考、多多吸收优秀美术作品的优点,特别是要对不同的创作想法进行探讨与交流。其次,便是在美术作品创造过程中克服创作的思维定式,要将美术创作的思想从原有的禁锢之下解放出来。与此同时,学生还应当在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欣赏当中汲取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风格。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模仿,如此方可推动学生在美术作品方面,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创造过程中思维得到大大的延伸。
(二)增长美术方面的学识
广博丰厚的知识面是推动学生美术创新性思维形成的基础,美术教师应当想办法推动学生培养形成与获取新型美术信息的能力,除了要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之类的美术知识以外,还要促进学生广泛涉猎课内外的美术作品知识,让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有关于美术的信息,美术创新的品质作为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因此,学校应当将美术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之上。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浓厚艺术气氛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多途径全方位的接受到优秀美术作品的熏陶,从而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丰厚的知识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学生美术方面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美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同时更离不开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所以,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作品的构思与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朱璟.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途径[J].教书育人,2019(16):23.
[2]严琳.如何在美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213.
[3]李荣义.探索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49.
[4]朱雪梅.如何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