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与德育教学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苏星
[导读] 由于应试教育在国内的教学体制中根深蒂固
        摘要:由于应试教育在国内的教学体制中根深蒂固,因此,现目前开展的教学活动大多数往往重视卷面成绩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已。对于徳体这两个方面习惯性的产生了一种忽视的心里。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才出现多元化,固有的教学体系就得应势而移,做出相应的改变。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德才兼备才是人才的真正标准,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必须要打好学生的品德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论小学体育与德育教学的结合,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结合策略
引言
        体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增加学生技能,增长学生知识,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还能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新时代下,体育学科的内涵有所丰富,语文教师要及时调整好教学策略,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还要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永不言弃、坚持、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自主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观念,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也正是由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强化,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加重视体育技能的教授与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同时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的学习情况来作为评定依据,并未将学生的德育情况纳入考核内容中,导致体育教师仅根据考核内容开展备课与教学。由上述可知,对于德育的渗透,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以及认知特点也是影响德育渗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精力放在组织学生方面上,且加上活动的准备时间与体育技能的练习时间,使得渗透德育的时间非常少。
二、小学体育与德育教学的结合策略
        (一)开展趣味教学活动,渗透德育德育
        就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较小,所以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如果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仍然采用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讲解,那么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的鼓动性和积极性,而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严重影响到德育教育的渗透。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小游戏来开展游戏教学,在游戏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实现“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的理想教育目标效果。比如:在开展“抢救伤员”这一小游戏活动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先将白求恩大夫的简介和相关事迹向学生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学习白求恩大夫的认真和无私奉献等优良品质和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德育渗透的质量和效果。俗话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和动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以趣味教学的形式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转变教学理念,从思想上重视德育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学实效性,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支撑。具体点说,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当从思想上重视德育教育,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提上工作日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提供可靠的保障。体育是一项对生理、心理素质都有着较高要求的学科,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还能促进学生自我品德的发展,是培养学生不轻易言败、团结友好、互帮互助、遵守纪律等精神的有效载体。体育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将体育教学的功能和价值最大化挖掘出来。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三)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其本身的素质水平会对德育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德育渗透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自己的言行素质,发挥出自己的榜样力量,来为学生品德素质的提升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生活中相互尊重,学习上互帮互助,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体育悟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去进步和突破,通过为他们设立有效的学习目标,来帮助学生实现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除了教师要帮助学生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体育能力好的学生去帮助体育能力偏低的学生,让体育能力不好的学生能够建立起体育学习自信心,赋予他们“水滴石穿”的品质,让体育能力好的学生能够在帮助过程中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保障。
        (四)结合课程特点,设计德育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课程具有比较明显的空间开放性、实践性、即时性、交往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其所开设的教学项目较多,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相对就比较丰富。教学目标则是教师备课期望通过课程学习后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状态与结果。在教学目标设计初期融合德育教育内容,对后续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的选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此外,体育学科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身体练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渗入德育教育,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意志品质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教育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不断探索、实践,以了解现阶段德育的渗透现状,并找出合适的德育渗透策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泉.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22-123.
[2]魏小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54.
[3]万鹏.新课标下渗透在小学体育中的德育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