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杨娟
[导读]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价值观念还不成熟
        摘要: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价值观念还不成熟,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对于学生三观养成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给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班主任作为班级组织者,应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重视德育,认识到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做好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积极的引导。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处理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还要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使学生能够受到良好道德观念的影响和感染,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心需求,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德育方案,确保德育工作的质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对社会中很多事物并不了解其本质,再加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期,一旦德育工作不到位,很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三观”,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的实施者,应重视德育工作,通过科学施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另外,小学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和生活中,可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促使学生良好发展。此外,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接受良好的德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二、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小学生年龄较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并不能正确的辨别是非,喜欢模仿别人的一些行为。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小学生这方面的特点,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小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便是教师和同学,教师想要将自身榜样的作用发挥出来,首先便必须提高自身的素的素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教师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言行举止稳重、着装简单大方,在下课后,班主任应该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试着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平等的进行沟通。其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班主任应该重视学生闪光点的挖掘,找到学生身上蕴含的优良品质,夸奖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这样不但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还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团结互助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德育理解,充实班级工作内涵
        人所共知,学校中的每一个班级都是属于一个完整的“学习整体”,并且是组成一个亲密的“大家庭”,每名学习者均是属于此学习家族中的关键一分子,均应当主动的应承班主任老师所实施的具体管理与组织工作。每个班级内所开展德育教育质量的优劣,密切关联着整个班级学风的完美建立,同时也密切关联着融洽师生关系的有效塑造。伴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前进,新阶段下的各位班级主任老师亦须详细地把握好现实小学年级学生的思想修养状况由不同时代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去收获那些充满实用价值的情感组成元素。老师依托完整编制出更为完善的德育培育课堂活动机制,细心聆听学习者自身给出的建议,可以切实把握好孩子们的学习活动规律。促使每名学习者均可构建出自身优良的学习素养及生活理念,师生一起同建充满文化情调的班级“德育活动课堂”。


四、教师应该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想要进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做到师生之间互相的依赖、信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沟通。班主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真正的信赖自己的教师,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学生不同,其特点也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学生进行近距离的对话,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需要关心并相信自己的学生。有些学生会犯错误,但是很多学生在犯错的同时便知道自己的错误,对于这种情况,学生往往希望班主任能够理解自己,这时候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自尊心比较强这一点,温和的对待学生,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的情况下,化解学生的自责心理,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做到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对自己的关爱,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够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工作效果也能够真正的提高。
五、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因此,很多德育方面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班主任可以组织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比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园周围拾垃圾,让学生体会环卫工人的艰辛和不易,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随手乱扔垃圾的错误,促使学生在形成环保意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班主任可以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环境污染对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让学生直观地看见环保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等,让学生感知孝敬父母和长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使德育不断环绕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道德修养。
六、开展德育主题班会
        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相关的德育知识,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选取适当的话题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会活动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比如,召开“文明礼仪伴我行”的班会。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以及一些关于道德、文明之类的名言警句;或者,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表演节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经常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从而改正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比如,看见老师要问好、上课认真听讲、不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不干扰他人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展开合理的德育工作,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针对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措施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岗位同仁对班主任一职的重视,认真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实现教育事业更为长远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敏.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教育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4.
[2]肖宏岩.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64.
[3]魏宏英.爱于心,践于行——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81-182.
[4]任晓丽.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要点及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58-59.
[5]沈丽荣,岳莹莹.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05):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