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脱离仿写的低级写作,逐渐向写真事、表真情的方向转变,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作文写真与模仿间的关系,就成为众多一线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笔者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在认真研究作文写真与模仿关系的基础上,主要从设计不同目标、组织适当训练和开展因材施教三方面入手,展开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以期能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上层楼添砖加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写真;模仿
写真与模仿是写作的一体两面,学生通过模仿优秀文章,可以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增加自己写作的技巧性,提高文章的艺术性;而学生在文章中写真事,可以增加文章的真情实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读者的共鸣,提升文章的人文性,从这方面来看,模仿与写真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其共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设计不同目标,找准作文教学落脚点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模仿过重、文章千篇一律的现象又或是文不达意、对真实事件的表述不通畅的问题,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把握好模仿与写真的平衡关系,即他们对模仿与写真的侧重点认知不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认清模仿与写真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不同侧重,设计对应的目标,找准两者对应的落脚点,由此开展习作教学活动。
譬如,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上,笔者就通过网络信息媒体,将模仿与写真的落脚点,直接展示给学生,即写真的落脚点是真实故事,意在观察、收集和记录自己身边故事,模仿的落脚点是写作方式,是自身技巧的训练,两者是米与炊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不同的学习目标:第一,阅读优秀文章,研究名人文章的写作思路、写作手段,并尝试仿写200字的微作文,书写所仿写的表达方法对文章写作的用处和对应效用;第二,积累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做好素材的积累,并尝试思考这些真事实际适合书写什么主题的文章。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变得更加有序,清晰地分出了模仿与写真的不同,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有助于为学生模仿、写真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让他们明白自己在不同的活动中应该侧重哪方面的学习,提高其习作水平。
二、组织适当训练,坚持写真与模仿合一
实践出真知,要想深入把握写真与模仿的关系,使它们真正为小学生写作服务,教师就需要开展适当的习作训练,要求他们用模仿所学的写作手法,表述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磨炼学生的写作技巧,锻炼他们表达真情、记述真事的能力,坚持写真模仿合一,让学生在实战中真正提升自身的写作实力。
譬如,在开展“我的心爱之物”的主题写作活动时,笔者就先让学生阅读《落花生》《猫》等优秀文章,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结构,从开篇、过程和结尾等方面,思考作者是如何写自己心爱之物的,采取了哪些写作手法,包括文章总体结构、句子修辞、上下文的对照、写作顺序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事物,通过设计思维导图,以自己要写作的喜好之物为中心,想一想对方的特点、自己与对方发生一些事情等,并将自己可能回在写作中涉及到的点列举出来,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将事情清晰流畅地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表达出来,每一个列举的点应该如何具体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意识到,模仿写作只是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写作的本质是用所学的技巧记录自己身边故事,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让他们对写真与模仿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努力在以后的写作中做到写真与模仿的统一。
三、开展因材施教,提高写作教学针对性
每个学生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学习语言的能力、自律程度等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他们在写作上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水平,显示出不同的弊端与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依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对模仿、写真进行不同程度的侧重,布置更契合学生个性所需的习作任务,让模仿与写真更为细化地为学生习作学习提供助力,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
譬如,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他们进入该年级之初,笔者就开展了诸如人物、动物等为主题的写作活动,根据他们上交的文章,分析他们掌握的写作技巧,判断文章故事的真实性,对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写真能力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随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笔者将学生划分为数个层次,按照能力的高低依次为A、B、C、D四组,A组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与写真能力,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笔者就增加他们对模仿与写真的整体把握;B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写出来的文章缺少真情实感,笔者就着重要求他们认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教学让作文教学更为细致,提高了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相对明显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生学习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内心想法,记述身边故事,但他们写作能力相对较低,依旧需要模仿佳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究模仿与写真的关系,立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对两者的侧重,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目标,找准作文教学落脚点;组织适当训练,坚持写真与模仿合一;开展因材施教,提高写作教学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运用一定写作技巧,流畅地写真事、表真情,写出可读性较强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沈蓉.以“读”促“写”,妙笔生花[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05.
[2]邱丽春.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2):49-50.
本文系 德化县《小学生作文“写真”与“模仿”平衡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课题立项号 DJYKT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