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程炯
[导读] 语文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语文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通过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法,对智力障碍学生的个人行为和能力进行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语文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学习能力展开有效教学,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对社会有一个具体的认知。本文基于新课标理念下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下;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培智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智障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其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在平时的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智障儿童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实施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个别化、支持化的教学策略,发现能有效满足智障儿童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使他们在生活的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能力,发展实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为他们日后自立于社会打好基础。
一、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生活语文教授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更好的理解生活,更有着帮助他们发展生活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重大意义。因此,生活语文教学从教材、教师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教学水平、高教学技能的语文教师、更贴近生活的教材、更多元的教学模式,都是从实际出发,真正将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生活化,让智力障碍学生更好的接受语文知识,为他们铺实更平稳的人生道路,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文学素养有品德、有抱负的人。现在我国有庞大的数据显示,众多智力残障儿童对知识的渴望程度非常高,而又因为智力有限,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也较为薄弱,尤其语文能力又与生活日常息息相关,文字、沟通、表达都离不开语文能力,而现今培智学校中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教学内容不丰富、不贴近生活、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教授方法固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残障儿童更好的接受语文知识是重中之重。
二、全面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语文学习基础
        学情分析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了解。《课程标准》要求生活语文课程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的有机结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高度重视不同程度、不同障碍类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科学评估学生的特殊需要,根据个体的语言发展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开发潜能,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全面分析学生情况,正确认识、合理评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体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征与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语文教学更加切实、有效。学情分析是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应注意全面性与具体性。就全面性而言,教师不仅要明确班级中学生的人数、障碍类型及障碍程度,还要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与知识储备;就具体性而言,教师要在着眼于学生已有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并对其潜力做出具体的描述分析。

专项评估是进行学情分析的首要环节,在培智学校班级中,学生障碍类型普遍多样,通过全面的专项评估,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到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便更为科学地设定教学起点。在评估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出现“会”或者“不会”的绝对性评价,而是要通过系统提示等支持与辅助学生,使学生尽可能达到评估目标,并对支持辅助的方法作以明确说明,为后续的课程设计及教学提供参考。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扩大智障儿童的生活领域
        真情实感来源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历。当前培智学校主要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我校低年级目前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生活语文教材,现行教材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体现了新课标中“图文并茂”的要求,让学生结合图片的内容,学习和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场景进行词句方面的训练,但对于中重度智障儿童来说,有些场景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便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扩大智障儿童的生活领域,收集一些真实生活材料,以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提高他们说话的情趣。另外,现行教材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了一些口语交际内容,目的在于提高智障儿童的倾听和说话能力。教学中教师应从智障儿童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出发,以满足他们最优先的生活技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在《打电话》这节课中,笔者针对智障儿童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他们最优先的生活技能是学会认识和拨打自己家与学校的电话。训练到位后,再扩大到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训练一些常用的特殊号码,让训练的内容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直观教学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智力障碍的学生往往思维能力低下,对事物的认知都只停留在表面,尚未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注重开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些形象的模仿,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具备一定的思维转换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天上飞的鸟,联想其他常见的可飞行事物。在学习《会变的影子》课文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不同光照情况下影子的变化。智力障碍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不会主动去观察这一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任何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都会有影子,影子折射的长短也会随光线的强弱以及照射的角度发生改变。学生对这种自然现象非常感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了社会现象,也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培智学校的教育较为特殊,因此在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实用性,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培智学校开展的语文教学工作应多结合生活经验,教师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语文学习进行正确的指导,多发展学生生活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荣侠,江琴娣.培智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研究——基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J].现代特殊教育,2019(22):27-32.
[2]杨冬芹.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培智生活语文教学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9(29):64-65.
[3]贾菊花.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9(25):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