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邓飞荣
[导读] 小学阶段是各个学科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各科知识的时期
        摘要:小学阶段是各个学科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各科知识的时期。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而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更是要严格把握教学质量,除了保证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获取,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对素质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都能稳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核心素养指的是一门学科当中最精髓的知识和需要对学生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首先是机械化教学问题严重。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高效课堂创建显得势在必行,但是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问题,尚未和高效语文课堂接轨,高效教学理念也尚未形成。通过数次调查和分析可看出,接近5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模式太过单调,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只有少部分学生满意教师教学工作。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内习惯性的让学生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听讲,学习效率自然不高。其次是教学手段选择不当。当前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很多学科教学中均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旨在有效吸引学生,提升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内开始借助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但很多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尽管说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创新,但是教学整体实效性骤减,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不尽人意。最后是教学内容单一化问题明显。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单纯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知识的引导和教育,很多语文教师会向学生进行优美语句拓展,对文章讲解教学的目标定性在字词量积累上,却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强化弃之不顾。还有就是部分语文教师单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注重应试教育,关注最后的成绩,教学内容很是浅显,没有透过理论知识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所缺失,课堂更谈不上高效。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案
        2.1科学设置阅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教师必须着重训练。而设置问题则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针对课本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而且在提问中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进去,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坚持问题驱动,吸引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主动思考问题,利用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思维品质。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与启发性,能够通过问题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名山大川、日出日落等自然风光,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神奇的自然界,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个别读、齐读、同桌之间相互听读课文,掌握生字和新词,最后教师继续追问:同学们,你觉得课文中作者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奇妙的世界?这些方面分别在哪些段落中?通过这些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一步步深入思考,相互交流,最后学生自然得出答案: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并且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奇妙的世界。

在掌握全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提问:文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开头与结尾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作者通过天空和大地分别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针对上述问题,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认真反复朗读相关的描写世界奇妙的语句,并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进而较为深刻地体会作者热爱世界的思想情感。
        2.2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更为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的标题“不懂就要问”的含义,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随后,学生会对这篇文章提出许多疑问,如“谁不懂?”“不懂什么?”“问谁?”“为什么要问?”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这篇课文产生好奇心,不用教师提醒,他们也会积极自主地阅读课文。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2.3突出情感教学,激发学生感知力
        语文是一门非常感性的科目,不仅有很强的实用性,更有精神传导的作用。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和其他学科相比,带给学生的亲切感更强,学生在内心的体会上也更加深刻。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对情感教学的应用。例如,当学生不敢发言的时候,教师不能急切的催促“你倒快点啊,都等着你呢”,这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更加恐惧,而是应该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气鼓励学生,多说“勇敢点”“老师相信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进而不再畏惧学习。在面对语文学困生的时候,教师要有耐心,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多联系实际生活,因为这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比较弱,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有一些抽象性的内容可能无法理解,所以用生活化的方法来教学,会更加生动直观,也更能触动小学生的内心。   
        2.4创新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生词掌握量度,不仅如此,还要引领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学习,对学生们进行素养培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还要加强对学生各类情感和态度的培育。一改往日枯燥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不能拘泥在单一化课堂上,要通过情感价值充足的文章类型,培养学生情怀和情感等。《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教师通过课文讲解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小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要让学生的个人素养有所提升。
        结语
        综上,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判定学生的唯一标准,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依然大行其道,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素质教育经验不足,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必须要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实质,才能做好与教学之间的结合,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祖琴.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J].课外语文,2018.
        [2]胥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教师,2016.
        [3]高翔.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构建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7.
        [4]道吉才让.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