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陈荣才
[导读] 朗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
        摘要:朗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阅读水平,因此教师应当对朗读教学引起重视,并针对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们制定针对性地朗读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笔者将要重点着墨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良好的朗读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加深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对学生们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处。接下来,笔者将围绕朗读教学这一主题,从创设朗读情境、解读朗读技巧、优化朗读方式等角度对朗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旨在为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一、创设朗读情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单纯地朗读课文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在朗读教学活动中调动其积极性,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在朗读教学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与教材中文本内容相关的朗读情境,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音乐、视频等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在朗读教学中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在备课时先收集浙江金华双龙洞风景区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然后在朗读教学活动中,先向学生们展示双龙洞的风景图片,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然后再向学生们播放双龙洞景观的视频资料,带领学生们欣赏双龙洞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当学生们对双龙洞产生兴趣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们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中的描述从主观的角度跟随作者一起去双龙洞内探寻奇异景观,从而在情境朗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解读朗读技巧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向学生们传授朗读技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停顿,在朗读教学中常见的停顿有三种,一种是标点停顿,如句号、感叹号、分毫、逗号、冒号等,其中句号、感叹号的停顿应略长于逗号和冒号,段落之间的停顿通常长于句号,另一种是语法停顿,通常是为了突出或者强调句子中的谓语、定语、补语、主语等而在朗读句子时做出短暂的停顿,还有一种是感情停顿,该类停顿是根据情感需要而进行的朗读停顿,以求达到声断情连的朗读效果;第二,重音,重音的使用在朗读教学中也有三种情况,分别为语法重音、强调重音以及感情重音,其中语法重音根据语言规律进行判断,强调重音语句表达内容进行判断,而感情重音则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根据朗读者内心的情绪波动来判断;第三,语速,语速的快慢可根据课文内容或者体裁进行适当地调节,内容上可根据故事情节、环境背景、语言特色进行语速控制,体裁上则可根据课文类型进行判断,以记叙文为例,记事课文的朗读语速应略快于记言课文的语速;第四,语调升降,在朗读教学中,在疑问句、短促命令句,或者表示警告、愤怒情感时,可采用高升调,而在感叹句,或者表示自信、祝愿、坚决、悲愤情感时,可采用降抑调,在叙述句、说明句,或者表示思索、追忆、迟疑、冷淡情感时,可采用平直调,在表达讽刺、夸张、惊异、讥笑、强调等特殊情感时,可采用曲折调。加强对学生们朗读技巧的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朗读教学水平,强化朗读教学效果。
三、优化朗读方式
        适当地优化朗读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在朗读教学活动中的活跃性,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具体如下:第一,古诗朗读,例如,教师在讲解《四时田园杂兴》这一古诗内容时,可以先为学生们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们逐句跟读,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们对该古诗进行大致熟悉,再向学生们讲述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让学生们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反复朗读,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熟悉度,可熟练朗读甚至背诵古诗;第二,长篇类课文朗读,例如,教师在讲解《千年梦圆在今朝》这一课文内容时,由于课文篇幅相对较长,且文中有一些生字词会影响学生们的朗读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们熟悉文章的生字词,如遨游、鲲鹏展翅、苍穹、不懈努力、震耳欲聋等等,帮助学生们扫除朗读障碍,再组织学生们进行自主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可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朗读水平,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朗读习惯;第三,对话类课文朗读,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郎织女》这一课文内容时,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们分角色朗读,根据文中所的角色抽取不同学生进行分别朗读,如旁白、牛郎、织女、哥哥、嫂子等人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朗读教学增加一丝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
        四、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是促进其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式,合理地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营造良好的朗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们在朗读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朗读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爱东.关于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1):291.
[2]成彩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软件(电子版),2019,(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