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由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有效性及其提升对策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侯饰华
[导读] 对于幼儿园教学质量及可持续性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影响因素在于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而关系到教师本人专业发展的因素在于教师本人的专业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品质在于教师的观察能力。

宁波杭州湾新区汇佳幼儿园  侯饰华

摘要:对于幼儿园教学质量及可持续性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影响因素在于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而关系到教师本人专业发展的因素在于教师本人的专业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品质在于教师的观察能力。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幼儿园自由活动期间对教师观察能力有效性有影响的多个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提高观察行为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自由活动;观察行为;有效性;提升
        一、对教师观察行为有效性有影响的因素
        (一)不具备强烈观察意识
        在幼儿园幼儿自由活动中,对教师的观察行为有效性有一定影响的因素在于不具备强烈的观察意识。教师观察行为直接关联到教师的主体意识及主观能动性。在幼儿自由活动中,以上因素的高低决定了观察行为是如何进行的,能否借由这一观察行为促使幼儿的快速发展。虽然说在实际观察活动进行时,教师无法也不必要长时间关注每一个幼儿,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观察意识,只是一掠而过的观看,没有长时间的停留在幼儿身上,没有意识到本身在自由活动中进行观察行为的动力,那么即使教师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技术及方法,也无法促使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根据研究显示,教师在主观意识上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观察行为及结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没有足够的行动力在实际的幼儿自由活动中落实观察行为;另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不知道该如何观察,如何应用措施提高观察行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于任务驱动下的行为使得教师的观察具有相当的目的性以及功利性;还在于教师缺乏相关的观察技术及方法,而导致本身不具备强烈观察意识。此条件,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调整及改进观察方式方法及视线点,使自己具有强烈观察意识,以提高观察行为的有效性。
        (二)促使教师观察行为趋于深层次及整体化
        在幼儿园自由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的观察行为需要更深层次且趋于整体化,结合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学习及生活的时间安排,根据幼儿正常的生活作息,将幼儿园期间所有的环节开展的一切活动都纳入到观察对象中去。在实际幼儿园的生活中,幼儿的生活安排需经过较多环节,且需要频繁地转换教学互动,每一个互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旦教师在幼儿园自由活动期间没有系统化、深层次且整体性地进行观察,就很可能会导致意外事件发生。此时,需要结合幼儿园自由活动转换频繁,且一个固定的环节持续较短时间等特色,探讨如何有效衔接各个环节,在下一个环节中严格根据计划时间操作。此时就要求教师的观察行为不趋向于表层化以及碎片化,而应当有效的结合上下时间点的联合,实现更深层次的深层观察,等待可能会出现的契机,加深同幼儿之间的交谈,获取幼儿真实想法,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质量。
        (三)没有完善培训体系的支持
        想要实现并有效提升幼儿园自由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有效性,在观察行为之前,教师需要参与到培训中提高本身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还需要借助幼儿园中教育设备及技术的支持,但是在幼儿园教师实际观察行为培训中却仍然稍有缺陷。


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在入职之后一部分仍然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课程培训及建设,甚至并没有经过培训;一部分可能会由于没有多次进行实践操作,导致理论及实践无法结合,无法应用理论知识进行观察;另一部分则可能是由于培训时间不足等,缺乏完善培训体系的支持。也因此在入职之后教师迫切应用合适的观察及评价方法,以提高观察行为的有效性。虽然说近几年来各个幼儿园教师多次进入到培训机构中进行培训,但是在整体培训过程中,观察行为的培训占有的比重仍然较低,且培训效果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完善。
       二、有效的提升策略
        (一)在主观意识上明白观察行为的重要意义
        要不断的优化及完善幼儿园自由活动期间教师的观察行为,则要求教师从主观意识上就明白到观察行为的重要意义。只有教师发自内心地明白,才能够在日常幼儿园的教学及生活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并且使用行之有效的观察技术及方法,经常反思每一环节是否达到有效衔接,在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及探讨中,才能够使观察行为具备更高有效性,提高教师本身的观察能力,最终提高幼儿的技能水平。
       (二)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观察技能
        在幼儿园自动活动期间,教师的观察行为可能会由于本身不具备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临着数目繁多、转换频繁的自由活动行为时,会有于没有目的而陷入迷茫,也可能会由于没有足够的工具及技术选择无从下手,或许是由于个人的成见或者是受主观情绪的影响,被主观意识倾向打扰,无法及时反应。因此,要有效提高教师的观察行为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具备有足够的观察技能。此时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训练,培训起教师的观察技能,使无论幼师处于何种角度,都能够有效观察幼儿的行为及其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及时采取措施,遏制部分不安全措施的继续进行,使教师获取更多信息。幼儿园也可以在班级管理制度层面上进行支持,尽可能的减少各个自由活动环节转换的频率或者是减少整个环节的数量,延长每一个自由活动的时间,也可以建立起幼儿为根本的评价导向机制,使教师通过本身的观察行为促使幼儿的发展。
      (三)加强学习,教师本人具有更为优良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幼儿园自由活动过程行为进行过程中之所以有效性较低,在观察过程中不知道观察对象、观察方法措施,也不知道如何采取措施,及时遏制不安全事件发生等问题时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知识结构过于落后;没有紧跟如今幼儿园管理工作所需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本人为提高本身观察行为的有效性,就需要结合幼儿园有关的知识点不断弥补缺漏,不断的完善本身的学科教学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观察性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幼儿自由活动期间,仔细观察各种现象,能够审视自己的工作,使工作状态更为活跃灵动,始终保持更高的激情。也能够借由这一行为观察,积累足够经验,以有效方法提高本身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活动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芬,彭晓敏, 耿玥. 幼儿园教师撰写个案观察记录的现状及提升对策[J]. 幼儿教育, 2018(Z6).
[2]桂嫚秋.观察幼儿行为及解读能力提升的对策分析[J]. 新智慧, 2018(23).
[3]陈少熙.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J]. 教育评论, 2018, 000(011):112-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