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子成分前后置“四步走”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何旋
[导读] 文言文倒装句式是语文考试中的考查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仅仅靠死记硬背无法很好把握,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判断。

四川省遂宁市第七中学校   何旋 629000

摘要:文言文倒装句式是语文考试中的考查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仅仅靠死记硬背无法很好把握,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判断。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熟悉句子成分,明确短语位置变化,分清句子成分前置还是后置,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判断句子成分前后置用四个步骤即可实现。
关键词:文言文;倒装句;句子成分;前后置。
        宾语前置句、定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文言文倒装句历来被看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们也常常作为考查的重点,在各类考试中出现。然而,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判断句子成分的前后置问题上,很容易混淆。
        要弄清句子成分的前后置问题,学生就得先清楚什么是句子成分。因此,在对文言文倒装句式进行讲解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在这个准备过程中首先得教会学生进行词性的判断,准确辨别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几种常见的词性;其次,进行句子成分(即主谓宾定状补)的判断,将词性适当地和句子成分进行联系,让学生加深对各句子成分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这方面的印象;接着,需要学生熟悉基本的短语类型,特别是针对定中短语、状中短语、动宾短语、介宾短语等常见短语类型,需要反复操练,力求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最后,需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常见的文言文倒装句式,重点强调宾语前置句、定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这三种句式。做好了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学生再学习判断倒装句式中的句子成分前后置,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判断倒装句的句子前后置情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引导翻译;第二步:锁定变化的区域;第三步:判断变化区域所涉及的短语类型:第四步:板书时,将原文写在上面,译文写在下面,进行句子成分的位置对比,并标注箭头。需要强调的是,在对比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明确提出判断句子成分前后置标准,即以译文为基准,判断句子成分在原句中是前置还后置。
        案例一:宾语前置句
        例句1: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步:翻译。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第二步:锁定变化的区域。本句变化的区域为:“自信”即“信自”。第三步:判断变化区域所涉及的短语类型。“相信自己”的短语类型为动宾短语(谓语+宾语)。第四步:原文在上,译文在下进行位置对比,标注箭头。(明确判断标准;以译文为基准,判断是前置句还是后置句)
       

       明确句式:宾语前置句
       例句2:何陋之有?《陋室铭》
       第一步:翻译。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第二步:锁定变化的区域。本句变化的区域为:“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第三步;判断变化区域所涉及的短语类型。“有什么简陋”的短语类型为动宾短语(谓语+宾语)。第四步:原文在上,译文在下进行位置对比,标注箭头。(明确判断标准:以译文为基准,判断是前置句还是后置句)
       

        明确句式:宾语前置句
        案例二:状语后置句
        例句1:投以骨。(《狼》)
        第一步:翻译。译文:把骨头扔给它。第二步:锁定变化的区域。本句变化的区域为:“投以骨”即“以骨投之”。第三步:判断变化区域所涉及的短语类型。 “把骨头扔给它”的短语类型为状中短语(状语+中心语,“把骨头”为介宾结构做状语)。第四步:原文在上,译文在下进行位置对比,标注箭头。(判断标准:以译文为基准,判断是前置句还是后置句)
       

        明确句式: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
        例句2:战于长勺
        第一步:翻译。译文:在长勺作战。第二步:锁定变化的区域。本句变化的区域为:“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第三步:判断变化区域所涉及的短语类型。 “在长勺作战”的短语类型为状中短语(状语+中心语,“在长勺”为介宾结构做状语)。第四步:原文在上,译文在下进行位置对比,标注箭头。(判断标准:以译文为基准,判断是前置句还是后置句)
       

        明确句式: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
        三、定语后置句
        例句1:马之千里者。(《马说》)
        第一步:翻译。译文:日行千里的马。第二步:锁定变化的区域。本句变化的区域为:“马之千里”即“千里之马”。第三步:判断变化区域所涉及的短语类型。“日行千里的马”的短语类型为定中短语(定语+中心语,有定语标志“的”)。第四步:原文在上,译文在下进行位置对比,标注箭头。(判断标准:以译文为基准,判断是前置句还是后置句)
        

        明确句式:定语后置句
        例句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第一步:翻译。译文: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核桃雕刻成的。第二步:锁定变化的区域。本句变化的区域为:“桃核修狭者”即“修狭者桃核”。第三步:判断变化区域所涉及的短语类型。“长而窄的核桃”的短语类型为定中短语(定语+中心语,有定语标志“的”)。第四步;原文在上,译文在下进行位置对比,标注箭头。(判断标准:以译文为基准,判断是前置句还是后置句)
        

        明确句式:定语后置句
        以上仅为几个简单句子的步骤演示,稍复杂的句子也可以进行类似推演。按照这几个步骤给学生演示句子成分的变化情况,特别是用线条标注的方式演示,学生能更直观地进行观察,也更容易区分前后置的变化情况。学生在判断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这三种句式时使用这四个步骤,收到的效果比较明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