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专业“四位一体”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方武坤
[导读] 新能源汽车的增加,使人才稀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应用四位一体模式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广东江南理工高级技工学校 方武坤 510450

摘要:新能源汽车的增加,使人才稀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应用四位一体模式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以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专业的需求为着力点,先分析了传统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的不足,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策略,如明确教学方法、进行校企合作等,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四位一体”;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前言:众所周知,我国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职院校为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专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汽车行业的发展,促使高职院校将工作的重心转向培养教师队伍的方面,通过四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方式,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由此可见,本文所讨论内容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的不足
        现阶段,高职院校针对传统汽车专业教师所开展培养工作,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多数院校均以骨干院校建设为契机,优化了对教师进行培养的模式。但是,调查结果表明仍旧有不足存在,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技能培养效果有限
       新能源汽车专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普遍高于传统汽车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对汽车电路、机械工程、电池维护、电气设备等知识具有系统、准确的了解。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所涉及课程,往往更加复杂。传统汽车专业的教师,要想胜任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任务,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很有必要。但是,多数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效果,仍旧和预期存在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指导、培养教师转型的效果有限。
       (二)培养方向有待修正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不仅是有大量技术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也有其存在的意义,例如,充电桩的安装,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维护、回收,二手汽车的评估等[1]。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对教师队伍进行组建时,应当遵循“多技能、多专业”的原则。迄今为止,多向联动的模式,尚未被广泛应用在组建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传统模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需要引起重视。
       (三)尚未实现多方整合
        组建教师队伍所依托的基础,主要是相关专业的建设成果和发展高度,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主要是因为校企合作使教师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但是,传统汽车领域的模式已经趋于成熟,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能源汽车,将传统模式打乱,在对社会、企业、高校等力量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问题频发,无论是沟通还是协调,均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
        二、“四位一体”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
        李克强总理在部署教育工作时,重点强调了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意义,对地方高校提出了“转变为应用型”的要求。能否转型成功,主要取决于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一)校企合作
        新能源汽车所涉及课程,包括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对传统专业教师进行转型是大势所趋。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生产、维修、咨询能力的教师,仅仅依靠短期培训班,无法使上述需求得到完全满足。要想充分发挥四位一体模式的作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前提是挑选知识丰富、技能高超、锐意创新的机械、电子和汽车专业教师,通过培训的方式,组建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2]。另外,要想使教师队伍培养水平得到提高,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教师应当达到的高度和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政府导向、企业发展、高校培养、高职院校需求进行结合,才能完成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工作。
        应用四位一体模式,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所依托的基础为校企合作。学校的作用如下:作为教师提升学历、发展能力的主要平台,高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历的方面。例如,具有良好实践技能的教师,可以通过高校所提供平台,学习相关理论,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除此之外,高校所肩负的任务,还包括为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指导,包括: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新能源汽车所运用技术的完善程度,主要取决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在组建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汽车行业及企业的作用,主要是为教师提供锻炼的平台和成长的渠道。以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的安徽省为例,奇瑞、江淮等企业,均为相关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使新能源汽车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这一现象所带来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市场人才需求得到满足;其二,针对课程设置、专业体系和教学模式展开的调研,更加全面且深入;其三,教师学习的基础更加坚实。这是因为企业发展,无形中丰富了可供教师选择的研究课题,专业建设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联合国际汽车品牌,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提供支持,这样做的目的,还包括加大技术输入的力度,深化培训内容,为双师素质、双师能力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传统培养模式已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企业所需的定向员工,定期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内部进行参观和实践;企业的作用,主要是向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及场地,降低教师培训的难度。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同样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现有的合作成果中,校企双方的合作内容,已经由教师培养、员工培训,向师生锻炼、定向培训等领域延伸。在组建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负责人应将专家型教师作为首选,具体来说,就是挑选经验丰富、可以保证校企合作项目得到合理、科学落实的教师,作为“领头羊”,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基础上,对企业培训成果进行吸收与深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所挑选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3]。
       (二)确定教学方向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新能源汽车注入了发展的动力。现阶段,对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师进行培养的工作,所取得成果仍旧未能达到预期,这主要是单一的培养模式导致的,要想高效完成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的工作,关键是转变培养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极大,组建教师队伍的意义不言而喻。如果仅在传统教师队伍中,随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进行挑选,极易使教师受到挫折,所形成能力也无法得到保证。由此可见,先对教师性格能力、个人兴趣、专业类型和教育经历进行分析,再确定培养目标很有必要。
        汽车营销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必修课,但是,难度和专业性较低,由于汽车营销资源和传统营销资源可以进行共享,因此,汽车营销对教师素养、能力提出的要求普遍偏低,除此之外,维护新能源汽车、评估二手汽车、回收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对从业人员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也需要具有良好的素养、扎实的知识。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专业,尚未对学生形成高度信任,如果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就盲目增加专业种类和数量,极易导致学生陷入就业困境。由此可见,在对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业进行开设时,工作人员应深入调查市场需求、行业现状和就业情况,以此为依据,确定专业的开设方向,再联系其他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在此基础上,定向培养专业教师,使其知识、素养、技能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标,因此而得以实现。
       (三)落实四位一体的协同培养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都将校企合作视为建设、发展汽车专业的主要途径,所取得成果有目共睹。在组建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如何将多方力量整合,使教师队伍拥有更加突出的专业能力,自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应用四位一体模式对教师进行培养,需要借助政府、企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力量,但是,组织特性、工作模式、发展理念等差异的存在,无形中增加了协调合作的难度,所形成体系,自然不具备完整性和有机性,这并不利于教师的培养。由此可见,要想实现“一体”,关键是将现有工作模式存在的制约打破,突破利益壁垒,对协同培养机制进行制定,从根本上杜绝“不作为”的情况出现。在对专业教师队伍进行组建的过程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高职院校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开设,普遍持谨慎态度。地方政府的任务,主要是对招生就业、教学条件、专业基础良好的骨干院校进行挑选,审批并开设相关专业,为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4]。高职院校应在细致剖析企业需求、政府政策和招生信息的基础上,改革或建设汽车维修、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另外,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在引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可以出台促进奖励性政策,激励师资队伍的组建。企业和高校的任务,主要是确定利益平衡点,真正做到共享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实训条件,为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高职院校则需要对聘用兼职教师、引进高校教师的制度加以完善,将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纳入兼职教师库。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聘请江淮、比亚迪等企业的技术专家,负责专业课程的教授。另外,出于完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的考虑,高职院校应增加自身对本科生、硕士的吸引力,降低组建教师队伍的难度。当然,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也很有必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高职院校提供分享经验的平台,可供分享的经验,包括学生培养、专业建设、实训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结论:通过对上文中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建设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专业时,保证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是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所应用的模式以四位一体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培养教师符合社会、行业及企业要求,从而加快专业教学发展的速度,增加人才储备,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滕峻林,申慧君.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18):142.
[2]郁悦.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以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9(19):168-169.
[3]田金鑫,李饶.浅谈“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05):35-36.
[4]潘华清.新能源汽车专业“四位一体”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08):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