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华瑞 张晓涛 钱宏伟
[导读]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简称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简称,整体内容覆盖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的社会形态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以及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现代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政治经济体系当中的主导思想。在世界大战期间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众多无产阶级对列强侵略进行反抗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在中国的当代文化上,马克思主义也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以下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当代文化;影响
         在我国近现代的发展历史当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当代文化产生了非常深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关注到的一些较为重大的理论和问题都和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重点有所契合,新中国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路径上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具有一定的一致性[1]。目前我国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也不断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2]。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建设会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效果。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政治经济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对我国当代文化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以及全人类彻底解放的一种学说。该主义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者三个内容,创立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人类关于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科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和吸收的基础上,将实践的成果不停的丰富发展以及完善,体现了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3]。
         我国在近现代发展的过程当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我国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形成拥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将马克思主义中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相结合,将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下又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新的发展[4]。
2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对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打造的是先进的文化。而我国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光,至今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不断继承以及创新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具有一脉相承性质的科学真理统一体,这些特质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不管在任何的背景环境下,都能够展现出创新的形式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发展。
         在中国文化创新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体现了对唯物历史观的认可,认识到生产对于实践的重要性,而实践则是认识的主要来源。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相关的问话形态,但是由于历史问题的原因,导致我国在文化的建设上和西方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情况在进行当代文化建设的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和西方差异较大的物质文化基础上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的条件下更好的建设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创造性的和我给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能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3我国当代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原理的反映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当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较为深远,因此在当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追求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新文学以及革命文学的发展过程当中,在对马克思主义接受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关的基本理念,而到了50年代之后,我国各个学科的文化发展都将唯物的反映论作为第一原理的基础建构理论体系,而文学的理论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向系统的理论进行整合,从而逐渐形成了以唯物反映论作为基础的相关认识文化体系系统[5]。
         马克思主义唯物原理对我国当代文化的发展影响较为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内容当中:首先是“意识形态论”,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降文艺看成是一种属于阶级的相关意识形态,在相关的社会结构当中会发挥出特定的作用;其次则是“反映论”以及有关哲学的认识论,在这个观点当中认为的是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应,所体现的是文化做着对现有生活进行认识和体验的结果,因此会具有对现实认识以及有效促进现实进行变革的功能。而这样的观念在马克思主义长期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则将该理论作为基石构建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
4中国当代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目前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为在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往大众化方向推进,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进行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对马克思主义表达真正的认同并将其作为自觉的追求。而在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的主体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只有让人民更好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去更好的实现文化建设。
5总结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步实现了中国化,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我国当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较为深远,这不仅体现在唯物主义思想的应用,同时也体现在我国的精神文化建设层面。本文通过本次研究也希望能为将来的文化建设探讨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高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当代引领[J].学术探索,2018(04):141-146.
[2]陈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05):167-169.
[3]戴冠青.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影响[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1(00):112-122.
[4]戴冠青.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影响[C].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卷).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2011:130-140.
[5]马驰.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与启迪[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01):22-30.

作者简介:
华瑞(2001-05-09),男,藏族,籍贯:青海省西宁市,学历:本科
张晓涛(2000-07-28),男 ,汉族,籍贯:陕西省凤翔县,学历:本科
钱宏伟(2001-02-01),男,汉族,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哲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