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恒
[导读] 近年来对于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要:近年来对于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对美学的追求程度也随之提高。顺应时代发展,对于艺术方面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艺术天分。对于艺术来说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所以应当发挥那三分的天分,为后天的勤劳努力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对于艺术教育来说,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尤其是绘画专业中对色彩、临摹等专项技能的培训,是提升学生智力的体现,是对发展素质教育做出良好铺垫。
        关键词:艺术教育;色彩搭配;创新思维;
          一.前言
         在艺术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其中要求学生在进行艺术学习过程中,有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外,要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的培养,以下我们将通对学生在色彩教育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进行研究,力求寻找出最合适的创新思维培养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艺术技术的大幅度提升。
          二.色彩教学要点
         色彩做为美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色彩教学要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与理解色彩,色彩是美术学科的基础,也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绘画要素。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深入。
         一是构图要点,美术色彩教学中,静物写生的关键是图画的构图,也是画面中最不可或缺的结构比例,为了更好的达到画面效果,体现出图画的独特性与新颖性,构图的意图明确可增添画面的美感与协调性。构图分为S形、C形等等;
         二是色调的教学,画面的美感需要通过不同的色彩表达出来,色调是一张图画统一的整体框架下,最主要的色彩主流,在画面中,各类物体的色彩围绕着主色调来展开绘画,不偏离这个颜色;
         三是塑造教学,在一幅图画中,景物的排列顺序是分主次的,在画作深入刻画阶段,需要先确定主流景物,表现出第一物体后,其他任何物体都围绕主物体展开,在画面中其他物体对视觉冲突不得逾越或偏离主物体;
         四是画作的质感,做为色彩表现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质感是画面中隐含与表达的关键点,也是色彩中的难点,对物体表面进行观察时,要对物体的质感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质感的表达展示出物体的生动性与圆润饱满,从而使画作充满质感与立体感;
         五是画作的空间留白,空间是一幅画表达中心思想内容的留白,在进行景物虚实处理上,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要关系表现分明,通过夸大画面景物的主次位置,为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在色彩画作上,空间的表达方法十分重要,景物的虚实表现也十分重要;
         六是画作的节奏感,整幅画面在创作时,应用灵动的色彩表现主题,为使整幅画面具有节奏感,应用灵活的表现手法,运用随和的线条,来表达画面的质感,使画面赋有灵动性,具有韵律感;
         七是色彩的运用,色彩在画作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运用色彩时,颜色种类十分丰富,依据画作主色调,来通过其他色彩的搭配,来表现画面丰富的色彩变化,可使画作更加优美、通透。
          三.色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色彩教学当中,依据色彩的几大教学要点,在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上,主要是针对上述几个创作要点,来进行表达意境的创新突破。我国的色彩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绘画创作观察力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上,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研究,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1.色调变调教学
         色调做为画作的主色调,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教学要求,一幅画作中组合多个自然景物,采用不同的色调,对表现结果进行对比,来明确不同色调的表现力。

在色调教学过程中,采取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更清晰更直观的对色调的变化有所理解,对色调的运用与理解更加深入。所以依据不同的画作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变换不同的色调,来表现画作的主观意图。如通过高纯度的蓝色调,调和其他颜色做为变色,达到画面色调整体性与统一性,画作中以冷色调为主的创作方式,对比高亮度的色彩为主色调,其他颜色为变色的暖色调的画作,通过对比来分析,画作所表达的主观意图是否符合要表达的思想,并从不同色调的对比中明确色彩之间关系,对画作整体的表达效果。通过色调应用对比,来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不同色调的更换与替换,来观察画面的变化与表达效果,从而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为色彩的认识与理解奠定基础,也提升了学生对色调的认识与理解。
         2.归纳教学方法
         这种方式是通过不同的光色关系,对画作中景物的明暗关系进行提炼的教学方法,对色彩的明暗进行概括,突出主题,使作品色彩更明显更具有韵律性。色彩的归纳过程,就是对色彩构成的分析与提炼的过程,是通过对画作中的颜色的归纳排列,及有效整理,提取有价值的色彩的过程。对色彩与色调关系进行分析时,对色彩表达的情感加以总结,或忧伤、或平静。
         3.培养学生主观意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具有主观意识,通过思考与分析等方式,完成对画作的创新设计,由于基础性差异,学生之间在创作上,具有差异性。教师在课题的教学中,应当依据不同学生情况,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设定不同的画作创作要求,如运用不同纯色,进行画作的绘画。学生美术色彩创新思维的发展上,通过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培养,可有效消除学生固有思维方面的依赖性,使学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在美术色彩应用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应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事物,表达自身的感受。
         4.转变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更侧重对事物的临摹,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局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模式,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发展,可针对美术色彩教学要点内容,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充分应用现代媒体教学方法,转换教室角色,以参与者的角度,将色彩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对学生思维进行创新培养。使学生运用不同的创作方式,来探讨色彩的表现效果,观察画作中色彩与景物关系,与学生之互动,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促进色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应用。
         5.转变色彩教学思想
         美术色彩教学做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性学科,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内容之一。美术创作中创新思维的运用,是画作灵魂的展现,教师不仅要对色彩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还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目的。所以教师要转变思想,结合学生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色彩中不同的因素进行学习,达到提升思维能力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如小组合作的模式、展示画作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重视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五.结束语
         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做出重大突破,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正确引导,作为教育主体,我们应该从学生本身入手,做到正确评价,以教育为主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艺术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勇于向老师“挑战”、勇于向书本“挑战”,倡导民主及思维的批判性,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发挥,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雯娟.在华人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建筑学报,2001,(2).25-26.
[2]鲍家声.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J].新建筑,2000,(1).8-11.
[3]王国胜.色彩教学与美术专业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50.
[4]刘志兵 .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改革的探析 [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6) .
[5]王少伦 . 美术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问题及对策 [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6) .
[6]梁蓝波 . 西方教育理念和方式给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J]. 美术观察, 2011,(6)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