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完善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 林晶
[导读]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

         摘要: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而世代相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武术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然后细致讨论了如何去完善中小学武术教学。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教学;教学策略;教学现状
         引言:少年强则国强,历经7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强大,但当代青少年,则少了几分刚毅和英气。当代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运动习惯较少,睡眠时间不足,缺乏规律的作息时间。虽然,当下青少年的智力和文化水平都很高,但是身体综合状况令人担忧。中华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修心养性,所以,中小学阶段要重视武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质和性格品质。
         一、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1.武术教学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武术教学已经融入到中小学体育课堂中,但是很多教师、学生、家长都不了解武术对于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很多教师认为武术不是一两天练成的,所以教学中不是非常重视。学生和家长则认为习武非常苦,学生有畏难情绪,家长担心学生吃苦,所以学生武术学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由此可见,武术教学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还没有理解武术精髓和对学生成长的益处。
         2.教师武术功底不够扎实
         虽然,体育教师可以快速学习武术的基本要领,但是体育教师并不是武术运动员出身,未能诠释武术的“精”“气”“神”,这就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魅力,影响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当下中小学武术教学中,需要专业的武术运动员来执教,展示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教师武术课堂教学乏味
         武术教学的形式比较乏味,基本是教师讲要领,然后做示范,接下来是学生模仿。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一起做动作,教师观察并进行指导。部分教师会给武术练习配上《中国功夫》等音乐,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一点节奏感。即便是这样,学生在武术课堂上还是很难领略到武术的精髓。由此可见,中小学的武术教学中,要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否则乏味的课堂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4.武术教学未落实新课标
         新课标要求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还要在课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怀。作为武术教学而言,目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武术的基本要领。对于如何进行习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崇尚武术、热爱国家文化经典,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思索。由此可见,中小学武术教学,未能将教学与新课标要求完美结合起来。
         5.武术教学内容繁杂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每个武术门派都有独特之处。在武术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武术的种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武术的宏观分类。但是,在实际武术教学中,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无法让学生在习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同的武术有不同的要领,对人心性的磨炼和体能要求是有差异的。由此可见,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繁杂,无法突出教学特色,也很难让学生受益良多。
         二、中小学武术教学完善策略
         1.加强武术教学宣传力度
         中小学武术教学中,要加强武术教学的宣传力度。首先,要营造一种崇文尚武的校园文化气息。

通过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等对中华武术文化进行解读,为学生普及武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武术文化。第二,要对家长进行武术学习教育。通过微信等方式,向家长介绍武术学习的优点,对学生成长的益处。同时,也要介绍学校所选择的武术种类的训练强度,对体能的要求。这样可以让家长了解到,武术训练虽然苦,但是确实是在学生身体可承受的范围。第三,一个学校可以选择一到两种武术种类来教学。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肾炎等疾病的学生,不适合激烈的武术训练,则可以选择太极等武术来进行学习。总之,在开展武术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武术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然后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全面的宣传,为学生系统进行武术训练做好铺垫。
         2.邀请武术专业运动员执教
         中小学武术教学中,需要邀请专业武术运动员来执教。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武术学习的最佳时期,学生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同时也是兴趣爱好培养的关键期。专业的体育运动员即便不打拳,自身也带着坚毅和英武,这种一身正气的气场正式当代青少年所缺少的。专业武术运动员的亮相,会燃气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有利于学生自主深入学习武术。在具体的教学中,在给学生做好铺垫之后,武术指导给学生示范,指导学生训练。武术指导教师阶段性来给学生教授新内容,其他时间由体育教师代为指导。这样就能够保证武术教学的专业性和持续性,有利于学生养成习武强身健体的习惯。
         3.丰富武术课堂教学形式
         中小学武术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既可以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欣赏。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将武术表演与书法、绘画、古琴等有机结合起来,武术学习到一定阶段,学校则要组织汇报演出。教师为学生播放多个表演视频,视频中有人抚琴,有人绘画,有人打拳或者舞剑。然后,让学生们根据个人能力选择相应的表演形式来模仿。学校要给学生的汇报演出进行录像,并且通过微信等方式传播出去。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从而更加努力的训练,追求更好的表演状态。
         4.武术教学要落实新课标
         中小学武术教学中,要将武术教学与新课标有机结合起来。专业的武术指导教师可以传授学生武术的口令和练习要领,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武术技能。体育教师则要在反复训练中,让学生明白各个要领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左右拳为什么连续使用,左拳是为了让对手躲开,右拳是为了击中对手。这就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在进行搏斗的时候是要讲究技巧的,通过各种拳的组合来制服对方。体育课之外,要播放中国武术在自由搏击等赛事中的比赛成果,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让学生由衷热爱中华武术。
         5.学校要彰显武术教学特色
         中小学武术教学具有连续性,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足够学生在某一项武术学习中有所造诣。所以,学校要根据学生、教师、专业武术运动员等综合情况,确定一到两种适合学生的武术类别。经过在校期间的学习练习,可以让学生学有所成,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只有持之以恒,在学习的道路上有所坚持,学校才能真正彰显出武术的教学特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心性。小学阶段要以武术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沉稳的心性,良好的精神面貌。因此,中小学要将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铺垫,邀请专业武术运动员来执教,由体育教师带领学生持续训练,这样既能够保证武术教学的专业性,又能够保证学校学生武术联系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
[1]程丽芬,王蒸仙.中小学武术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2011,8(4):59-60.
[2]徐象运.如何让中小学武术变得快乐与简单[J].体育师友,2014,37(5):29-30.
[3]张文宏.中小学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探析[J].运动,2016,0(11):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