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属数控铣综合实训—“课赛融合”案例典型零件加工,源自市赛《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样题,本团队已完成“3D打印版”制作。鉴于“3D打印”耗时长。新增“齿轮连冲机构零部件铣削加工”-基座、箱体、箱盖。基于经典“实训四步教学法”设计适应学情的综合教学策略。突出理实一体化+真实的产品生产体验,采用“三练、三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的积极性、责任心、成就感得到极大提振,产品意识和工匠精神素养逐步养成。
关键词:零部件;铣削;教学实施
一、项目简介
《数控铣床操作与等级考证》课程是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开设于第三、第四学期。本课程将“课赛融合”案例引入教程及相关资源中,加工可循环利用、可辅助教学的产品。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将数控铣削加工工艺与数控铣床操作技能融合到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场景式教学模块之中。本课程设计五个教学模块:数控铣床基本操作、手工编程、外形轮廓加工、综合实训——“课赛融合”案例典型零件加工、考证理论知识。“齿轮连冲机构零部件铣削加工”属课程第四教学模块(综合实训——“课赛融合”案例典型零件加工),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机会。并将职业道德、安全操作规范、课赛融合、等级考证等方面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项目实操,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该课程环节具有学生参与度高、成就感强、职业能力达成度高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图1)
《数控铣床操作与等级考证》课程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爱国、敬业、守法、精技的机械工程从业者。对“齿轮连冲机构零件铣削加工”模块的学习,需完成如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三、学情分析(图2)
四、重点与难点(图3)
根据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png)
图1 教学目标 图2 学情分析 图3 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策略
考虑上述课程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教学背景,基于经典“实训四步教学法”精心设计适应学情的综合教学策略。
图4 教学策略案例图 图5 教学策略中心线图
六、教学实施导图(图6)
本次课程利用8课时完成当次核心教学任务(造型、编程、加工)。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三练、三评”手段实施课堂教学,落实教学任务。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七、教学过程展示(图7)
本课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开展教学,通过项目分组的形式完成产品入库。以教师自编的“学生工作页”及“课赛融合”校本教材,落实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
.png)
图6教学实施导图 图7教学过程图
八、评价与成效
(一)评价【三评——自评、组评、师评】
(二)成效:理虚实一体化分组探究式教学+真实的产品生产体验,使学生的积极性、责任心得到极大提振。获得感、成就感实实在在。学习数控铣实训的兴趣和信心得到巩固和提升。
图8自评表(重要评价) 图9 齿轮连冲机构 3D+数铣组装版
九、反思与改进
(一)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
根据竞赛资源对自编校本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齿轮连冲机构”是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零部件测绘与CAD成图技术》赛题选定机构,为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制作可用于后续参赛学生使用的机构模型,本团队已利用“3D打印技术”完成成品制作。基于“3D打印”耗时长(特别是基座、箱体、箱盖三个零件)。 本学期,在18级学生《数控铣》实训项目中新增“课赛融合”综合实训项目(3D打印+齿轮连冲机构零件铣削加工)。其中基座、箱体、箱盖三零件采用数控铣削加工。真实的产品加工引入课堂,学习氛围明显提升,学生成就感增强。同时对“课赛融合”元素的发掘还不够充分,仅仅是开了个头,需要教师的大量付出。
改进措施:扩大影响,争取学校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挖掘竞赛资源与课程的融合点,将“课赛融合”实训项目做大做强。
(二)信息化资源开发与运用
课程信息化资源开发力度还不够,比如:课件、教学设计、微课等,精品更缺乏。同时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缺乏信心。
改进措施:这次突发的疫情让我们老师一下子与资源的信息化、手段的信息化狭路相逢。“疫情就是命令”这句话用来鼓励教师开发信息化资源、丰富信息化手段,没有违和感。信息化将出现井喷式发展,必将对教师的信息化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做好准备就是了。
(三)学情把握
近年来我校生源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学生素质有所提升。但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吃苦耐劳品质等需强化因素依然明显欠缺。课堂上需要教师付出持续的、精彩的表现才能吸引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改进措施:1、组合式教法运用(分组教学、“做中学”一体化教学、“课赛融合”创新教学、产品项目教学)提升学生参与度和成就感。
2、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3、通过不断丰富的“课赛融合”资源项目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可供学生的师弟师妹练习用产品,提高学生的产品意识和工匠精神素养。
参考文献:
1.《零部件测绘与CAD制图实训》李国东 机械工业出版社
2.《简明机械设计手册》 李东进 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