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梅玮
[导读]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也产生了质的飞跃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也产生了质的飞跃,在重视艺术教育的同时,也逐步的渗透素质教育,构建快乐的音乐教学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和魅力。作为音乐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应从音乐教学课堂实践出发,进行快乐课堂构建的方法总结和经验拓展,能够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帮助学生塑造全面的音乐知识和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
         音乐教学中包含情感艺术,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思想、审美等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教育,小学音乐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加强情感因素的教育,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领悟音乐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1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1.1审美教学以感知能力为前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以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为前提,由于音乐的美感并不是与生俱来,它是需要认真的去感知才能领略到属于音乐的独特之美。再者,在音乐审美教学中,“听”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存在注重技巧却忽略情感的倾向,导致课堂趣味不足而变得枯燥乏味,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品格,只有用心去听、去想、去感受,这样才是美育的最终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内容要符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比如:低年龄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对事物的理解有着片面性直观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应在音乐欣赏中,设置情境,运用生动美妙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并引导学生将对音乐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展现,或者为音乐内容配上美丽的图画,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教师从以上论述出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2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音乐课堂内容的设计要明确化和具体化,要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把握音乐课堂内容设计的难度。设计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要结合小学生认识水平,内容难度要适中,由浅入深,能引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如果设计的内容难度太大,会让小学生难以掌握,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其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音乐,通过设计的音乐课堂内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保持学习音乐的兴趣。再次,设计的音乐课堂内容要具有情感性。音乐本身就是人们传递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重视音乐的情感性,以情激趣,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在热情中学习音乐。最后,设计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要新颖。小学生往往对新鲜的内容感兴趣,用新颖的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音乐始终保持兴奋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潜力。
         1.3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究、创新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从而转变其学习方式。学生在好的情境中能领悟到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事物,对学生理解音乐有很大的帮助,可把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2目前部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有很多小学校对音乐课的设置不够重视,没有把音乐课 堂教学放到一个合理位置。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仅仅是为了 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没有认真研究音乐教材的内容,没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计划,严重影响小学音乐教 学质量的提高。
         2.2无效情境教学《狮王进行曲》时,教师为教学预设了一个狮王过生日的故事背景并由此展开整个活动。

可由于是第一次欣赏这首乐曲.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 教 师担心教学没有办法按预设的方案进行,因此就不顾学生的真实感受 ,努力将 学生的想法“引导”到自己的预设思路上这种情况 ,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的真实感受得不到鼓励和支持,显然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诚然,教师没有领会到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目的。教师虽然注重情境教学的趣味性,但属于无效情境。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按照教学大纲灌输学生音乐知识,使本来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打击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设计情境时,我们也不能光按套路设定一个故事或想象一个环境等,这样反而进入一个误区,为了情境而情境,对教学丝毫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情境导入方式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根据具体的乐曲,从不同角度去设计。例如《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通常是故事情节、乐器音色角度上设计。
         2.3教学模式落后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按照教学大纲灌输学生音乐知识,使本来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打击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1优化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具有主观色彩的一种心理活动。优化小学音乐的课堂,通过符合其心境和兴趣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音乐之美,教师应认识到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非常重要。通过情境的设置,借助课件或者电子媒体等多种教具,让学生能够完全沉浸在教师教学之中。学生在小学阶段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就是想象力丰富,这个阶段就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最佳时机。比如:在教学《蒲公英》时,整首歌曲为三拍子,一段体 F 宫调式。虽然学生接触过三拍子的歌曲,但弱起的演唱是本课的难点,所以要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好拍点。而歌曲的重点在于有感情地演唱,我们可以在预设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并将不同版本的儿歌 《蒲公英 》进行对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思维 。感受到歌曲的内在情感,这样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2是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多媒体集声、光、色、图一体,能唤醒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音乐所蕴含的美妙情景,让其在愉悦的氛围中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引起情感共鸣。比如在《打靶归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打靶归来》高亢、激扬的热情旋律,我就利用多媒体和白板让同学们认识音乐背景并烘托出歌曲中深刻的内在情感。
         3.3学会欣赏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而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欣赏音乐主要是听、感悟,学生欣赏乐曲时,学生用心聆听并积极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与审美能力,拓展其音乐视野。欣赏过程中,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应尊重其对音乐的见解及点滴感受。由于学生对音乐的体会、理解也不同。学生的想象不是单一的,而是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让其感知音乐的无限魅力。音乐应在反复欣赏、感知中体验其艺术价值,因为听是欣赏音乐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用“心”听的过程中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产生想象,使音乐教学经历由“静”到“动”的变化,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实现音乐教学的“高效性”。
结束语
         在设计中应当选择适宜的防水设计方案,要对隧道仰拱结构当中的断面尺寸进行加强优化;在建设施工期间采取超前物探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对支护和排水设施予以加强,切实保障安徽省某市地铁项目在建设、运营期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佳慧.新课标下如何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J].戏剧之家,2020(06):159.
[2]冯祥华.对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91.
[3]臧丽君.小学音乐教学“快乐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黄河之声,2019(24):128.
[4]郝紫帆.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音乐课堂[J].黄河之声,2019(14):120-121.
[5]安雷雷.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J].北方音乐,2018,38(08):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