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魏 霞
[导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更是一门艺术课。怎样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丰富情感表现呢?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更是一门艺术课。怎样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丰富情感表现呢?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以生动的音乐语言,萌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引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投入;利用信息技术,以形象的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体验兴趣;利用多媒体,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诱发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其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优势,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情感性,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对改革音乐学科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情感表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更是一门艺术课。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鼓励学生,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启迪学生,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中学习、创造。那么,怎样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呢?现代社会随着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中提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着它强有力的、积极的作用,推动着音乐课堂教学。
         一、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以生动的音乐语言,萌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
         传播美是音乐教师的使命之一,而音乐的美要靠情感来体验。因此,音乐教师要以情来感动学生,以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欣赏音乐不仅是实践的艺术,更是一种情感艺术,它以最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情境中。与此同时,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精辟、精炼的教学语言,把最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展现在每个学生的眼前,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例如:在《妈妈格桑拉》的教学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初步聆听歌曲,知道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演唱情绪,然后提问:是谁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妈妈。然后再问,你们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这一天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意在课前渲染母爱的氛围,使他们初步感受母子情。然后通过欣赏亲情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音乐课堂沉浸在浓烈的情感之中。教师随机再次播放歌曲《妈妈格桑拉》,感受歌曲的优美与深情,体会歌曲中渗透的浓浓的母爱,为接下来的歌曲学唱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育。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的感受和理解,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的情操的熏陶。通过本堂课学习,主旨在于让学生关心父母,知道父母抚育自己长大很不容易。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对引发学生情感投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引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投入。


         所谓情境,是指运用语言、实物、图像、音乐等手段,创设真实的、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投入,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陶冶,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优质的课堂情境,尤其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音乐教学时,把突出的音乐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在教学《猫虎歌》时,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歌词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风趣情绪,再随着音乐小声的哼唱歌曲的音调。然后播放《猫虎歌》动画视频,让学生在反复的聆听欣赏过程中,通过音乐的渲染,刻画出猫儿狡黠的神态和腔调,生动、形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猫儿摇头摆尾装师傅,欺骗老虎,说狮子、豹子都是猫,让老虎服服帖帖称自己为臣。虽然整节课我们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学生在音乐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给人带来的就是一种视听感受,它在愉悦我们内心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猫儿俨然以一副老师傅的形象在教诲老虎。而猫儿骗得老虎后也是一副得意的样子。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去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发挥他们无限遐想的能力,一部好的音乐作品,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尤其对小学生更能产生深远的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以形象的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体验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形象的音乐画面,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安排,运用多媒体迅速把学生带入课堂氛围中。例如:在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曲时,在课程一开始就展现一组春意盎然的图片,并且伴随着《森林进行曲》,把学生带入到一个虚拟的春天画面里。让学生聆听虚拟的林间鸟叫声,潺潺的溪流声,想象林间草儿发芽,百花盛开的春天景色。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都融入到了对春天丰富的想象之中,这时,引出歌曲,在经过一番图片和音乐的铺垫中,学生会很快理解这首歌曲的情感。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感受到春天之美。
         四、利用多媒体,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诱发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新课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例如:在教唱《小小雨点》这首歌曲时,教师设计了简单而又形象的动作,课堂中师生共同起舞,一个乐句一个动作,动作与欢快的旋律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感觉到了音乐节奏,还能从舒展、轻盈地动作中感受到了歌曲意境,用优美、圆润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其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优势,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情感性,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对改革音乐学科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让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杂志》
[2]《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3]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陆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