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教育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随着市场对于复合型英语人才需求的加大,双师型英语教师将会在未来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就该类教师团队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英语专业;双师型
一、引言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率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早期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与运用基本都集中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然而,随着我国战略转型的升级,国家对于高校中“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2015年,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首次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需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比例和质量[]。此后,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了对校内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作为专业语言人才的培养基,在当今“一带一路”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专业培养国家需要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具有复合技能的英语专业教师。
二、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 新时代对英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一直以来,精英教育思想都主导着民众对高等教育人才的诉求也主导着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思路设计[]。因此,高校的教育都一直十分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用这样的传统理念和方式培养出的人才将越来越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当前,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政策,鼓励本土企业积极的“走出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英语+”这种兼具语言交流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势必会越来越多的受到市场的欢迎。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恰好是为国家输送这类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培养这些国家和社会急需人才的过程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将会比传统单一型英语教师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
2.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相比起其他本科院校而言,民办高校普遍建校时间较短,教师团队的年龄结构也偏年轻化。因此,与传统的教学型高校相比,民办院校的教学优势并不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地方民办高校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并在与其他本科院校的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将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院校可以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依托,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复合型专业用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民办院校扎根地方,唯有为地方不断培养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可在高校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议
1. 加大院校相关政策的支持
如果说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过程中占据了主导作用,那么高校就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加大力度制定相关的帮扶政策,以此鼓励本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其次,高校还应该完善自身的评教系统,将双师型这一指标也完整的纳入考评系统中以便让教师们更加明确的了解到自身奋斗的方向。高校还可以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让教师们可以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切身利益,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并努力地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2. 大力发展相关的培训项目
由于英语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就受聘担任了大学教师,所以大部分教师都仅具有英语专业的相关技能且缺乏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他专业技能的培训项目从而促成本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1)全面开展校内的培训课程。
首先,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办学条件,选用其他专业中经验丰富的教授为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其次,高校可以向所在地的外企发出邀请。通过聘请知名外企的相关人员来对本校英语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讲座等培训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们了解相关的一线知识。此外,开展了国内外合作办学的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设置形式更加多样的培训课程。高校可以定期邀请海外合作院校的教授来校进行相关课程的讲授并结合制定好的线上教学,让本校教师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到国内外的相关先进知识。
(2)选派教师进行定期进修。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选派校内优秀的英语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进修。比起校内的培训,这样做可以更好更快的帮助教师建立起相关专业的完整知识体系。同时,在进修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到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可以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学习到更多无法从校内培训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培训方式培养出来的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且更加灵活的处理相关知识的教学。
(3)指派教师到外企进行挂职锻炼。无论是校内培训还是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教师所学到的知识基本都局限在书面知识上。想要让教师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并可以加以利用从而胜任相关课程的教学就势必需要提供一个机会让教师可以切身的参与到相关环节中。因此,指派相关的英语教师到外企进行挂职锻炼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参加挂职培训,教师可以更好的将所学运用到工作岗位中从而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教师在外企挂职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观察了解到企业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在挂职培训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观察的结果,调整相应专业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于该类人才的要求。
3. 引进外部专业人才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因此在本校英语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还需要高校从外部聘请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填补空缺。这些来自于企业且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虽然不一定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但是他们可以弥补专职英语教师在相关专业方面的实际应用操作中的不足,从而有效的做到取长补短[]。
四、结语
在我国对外政策的不断开放以及部分地方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英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培养国家和地方急需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必然需要双师型教师作为中坚力量。因此,高校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本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变;而教师也需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并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从而可以为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做出真正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EB/OL].
[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020年6月18日读取。
[3] 胡文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5):43-45.
[4]曹文秀.“双师型”环境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0):46-47.
[5]景西亚,柳泳.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困境与发展—以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8(20):132-135.
作者简介:吴一敏(1987.1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