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教育背景下,语言学习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介绍并分析了浙大城市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主张加强智慧课堂建设,提高网络化教学力度;健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全方位满足需求;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教学质量。我们认为改革就是机遇,只有不断进行探索实践,才能引领和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进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学校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智慧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1]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国际交往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学生外语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语言学习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充分把握外语学习者的学习习惯,能够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和协作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和教学能力的充分融合,改变传统大学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等问题。互联网扩展了教育的时空维度,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翻转课堂、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不断涌现。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明显。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师可以转变课程建设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积极参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构建由学生、教师、教学环境三种因子组成的大学英语学习生态系统。
一、浙大城市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情况剖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浙大城市学院(简称城市学院)量最大、面最广的公共基础课承担了全校通识教育的艰巨使命,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深耕细化,取得了突出成绩,如实施分级教学,倡导因材施教;拓展课体系初步成形,入选市级精品课程;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丰富英语第二课堂,助推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网络平台建设,提倡混合式授课;启动试题库建设,确保考试平稳顺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技能;加强专业机构联络,拓展学校教学资源。但是,随着全国大学英语课程学分的减少及城市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明确定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了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落实。然而,城市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不深。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构架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大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是大势所趋,翻转课堂、微课、MOOC、SPOC等早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而城市学院英语教学虽然重视与网络平台资源的融合,但仅限于初级阶段,对信息技术重视不足,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并未大规模深化实施。
拓展课程数量有限,亟需优化升级。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是各高校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后,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开设的基于特定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但城市学院当前开设的后续课程数量不多,未成体系,主要偏重于听说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对专门用途英语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视不够。拓展课发展不平衡,有些课程备受学生关注,而有些课程需求量明显不足。因此,需要根据社会需要及城市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调整。
教学团队与师资培养仍需加强。城市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发展不平衡,中青年教师成为骨干力量,高级职称人数较少且部分老师面临退休,博士学位获得者人数较少,教研能力提升受到一定制约。为了适应当前大学英语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大学英语试题库建设尚未完成、课程教材使用相对传统单一等都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浙大城市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点
2.1加强智慧课堂建设,提高网络化教学力度
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新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元素。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MOOC、SPOC,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智慧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2.2 健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全方面满足需求
当前,城市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分为基础阶段和拓展阶段。基础阶段主要针对通用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而拓展阶段则倡导分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学生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国家需要大量既擅长英语,又知晓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而城市学院明确定位于建设成全国百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大学英语改革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当前,城市学院通用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拓展课体系还不健全。通过改革,我们进一步优化拓展课程数量和分类,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全面满足各方需求。
2.3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教学质量
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年龄、性别、职称与学历结构,从整体上增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人发展上看,不管是课程体系建设,还是教育和技术的融合,教师都应该“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主动适应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新要求,主动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求”。 [3]因此,应该积极引导老师认清形势,摆正姿态,实现团队的共同发展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网络化教学推进、拓展课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城市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这三个环节入手,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以点带面,逐渐推进,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浙大城市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途径
3.1 营造智慧外语课堂氛围
当前,各种新兴技术正在不断拓展教学改革的范围,并推动着教学的不断创新。[4]我们通过在线课程建设,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室课堂推向网络课堂,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运用手机APP、Blackboard、句酷批改网、钉钉、外语类专业平台人机互动等重新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协助教师实现课程和教学管理。
除了基于Blackboard考核学生词汇掌握情况并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句酷批改网,辅助写作与翻译教学;移动APP及外教社课程中心人机对话系统,强化口语和听力训练;利用iTEST及Unipus大学外语测试平台的大数据评估和诊断城市学院学生CET4、6备考情况,利用模拟考试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借助多种外语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提高智慧教学程度,改进授课效果。
3.2 持续完善课程体系
依靠“互联网+教育”模式,强调学生通过自学资源实现知识的传递,使课堂成为知识内化吸收的场所,并让他们意识到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重要性,进而服务于终身学习的目标。基础阶段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培养,拓展阶段强调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功底,满足日后考研、出国、就业等现实需要。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拓展课程教学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根据城市学院层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城市学院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我们还拟增开考研英语、托福及美国文化、中国文化概论等与学校目标、学生发展、社会需要相关的课程,具体设计详见图1。
图1:浙大城市学院拓展课体系设计概览
3.3 凸显“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教学特色和质量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拓展课更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开设文化类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用准确的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积极了解并参与对外传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5]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教学技能比赛,接触高效的教学方法,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鼓励老师申请基于课堂改革的研究课题,实现教研相互促进;鼓励教师参加与大学英语教改相关的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及境内外中短期访学进修项目,紧跟全国大学英语发展趋势,提高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技术水平,拓宽国际视野,促进专业发展。
四、浙大城市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色
顺应“智慧教育”趋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行至今,基于多媒体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已经基本确立。[6]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出现,教育信息化对促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倡导外语智慧学习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高效学习。同时,线上资源(微课、慕课等)可以为线下课堂的翻转奠定基础,改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正在经历学分减少,课时缩短的局面,我们希望加强网络化教学,通过混合式教学方式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的顺利实现。
坚持“从做中学、分类教学”原则。我们遵循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学生的学习以体验与探究为主要特色、以互动交流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应用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课内通过任务设计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课外通过学科竞赛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体验探究的有机结合不断促进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开拓“国际化教学”视野。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力量,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行访学研修,参与学术交流和教学培训,开拓教师国际化视野。同时,积极将优秀的外教、专业教师等资源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经验的精英团队。
五、结语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城市学院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3]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网络化教学,我们将学生语言学习由单一的课内讲授转变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授课模式,构建了城市学院英语学习的智慧课堂,改变了语言学习费时低效等难题。我们的教学改革主张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课程设置倡导兼顾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环节,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毫无疑问,改革就是机遇,只有不断进行探索实践,才能引领和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进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学校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宝成.重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89-91+96.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人民出版社, 2010.
[3]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 2016,(03):2-10.
[4]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 2017, 27(05):26-32.
[5]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 2011, 8(05):4-11+17.
[6]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14, (04):33-36.
作者简介:吴忠华,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语篇分析等。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浙大城市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的资助(课题编号:JG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