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加强对数学课堂的管理和创新,根据小学数学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以达到提升数学成绩的目标。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能力,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和目标,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数学科目成绩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仅供教育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国家教育部加强对青少年学习的管理,针对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我国培养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关于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关于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的教学,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适合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
一、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虽然这个教育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但是学习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会由于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从而影响自己脑力的发育,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立的思考过程,而是直接按照教师所给的框架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教育的正常发展。
特别针对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经常会设计到一些图形的课题,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通过画图进行表达,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学生只会选择进行硬性记忆面积公式,因此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剪裁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发挥想象力进行裁剪,最终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矩形或者两个三角形,这样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改变现代教育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
二、在小学阶段数学科目中加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关于小学数学科目中,针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加强学生对于空间的想象,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数学科目课堂的教学方式,起到锻炼的效果。关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强化学生的思维深度。主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范围比较小,对于社会中的事物容易充满好奇心,但是具有急躁的心理特点,不喜欢一直探究问题,在对于数学的学习上,主要关注问题表面的信息,不喜欢深入研究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 从而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二是加强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能力。数学问题在生活中都会得到体现,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生活问题的发现,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将发现的数学问题进行分享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成绩,并且很好的锻炼了思维能力[2]。
三是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教师和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里面会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主要通过活动多样性的特点,增加学生在课堂或者活动中的参与感,鼓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针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增加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方式
(一)实行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思维想法
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应用数形结合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营造创新的数学教育氛围,深化思维能力
营造数学教育氛围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教授知识之前,可以通过一个小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根据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并且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作答,给后面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3]。
(三)将现实生活和数学进行紧密结合,强化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和生活具有与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布置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的数学问题,并且积极地解决,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能够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比如学生在去商场买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搞促销的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计算出搞促销后比原来便宜多少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生活能力。
(四)增加关于数学知识能力的启发性提问
关于数学知识的启发性提问,主要需要教师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深化问题的深度,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五)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正确引导学生学习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不能够限制学生对于问题和知识的思考,作为帮助学生的角色进行工作,特别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及时进行帮助解决,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自信。
(六)总结数学知识,整理错误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知识学习过程,还需要后期的巩固,可以通过对错误题目的整理,能够更加直接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便于学生及时的补救和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过程[4]。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针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段阶段是学生思维逻辑的成长阶段,通过应用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通过数形结合、营造教学情境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数学科目成绩的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关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斌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效果研究[J].才智,2020(13)
[2]王莲芳.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
[3]金松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华夏教师,2019(35)
[4]刘俊实.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作者简介:李国妹(1979-06),女,汉族,籍贯:广西北海,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小学高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