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教学改革在深入,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途径。因为教育领域的各学科中的内容,大部分来自生活实践,是检验学科的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内涵的有效途径。只有对生活化教学深刻地理解,从中提取有价值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抓住生活与学科的关联点,以生活为契机,再现生活场景,寻找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建立生活与课程联系的纽带,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以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达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那么,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怎样认识生活化教学,又是如何组织课堂实践呢?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
1导言
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隐藏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随处可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生活化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当前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活化认知不足
物理知识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知识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固执地坚守传统的教学思想,对生活化教学认知不足。在教授概念、定义时直接枯燥讲解,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把课堂教学模式化,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忽视学习的真谛。
2.2不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
随着升学、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教师和家长一味追求物质和成绩,忽视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情绪波动较大,易受外界影响。据可靠数据显示,我国初中生中有抑郁倾向的学生高达40%,其中八成为女生。物理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塑造,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平等的交流讨论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和价值认知,为学生创建充分的展示平台。
2.3教学生活化实质不清晰
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要先明确其实质,是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关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模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表达能力。在实际生活中,部分教师常常模糊“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界限,只死板地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出发点,不进行深层探究,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积极回应就算参与了教学,就是成功的生活化课堂。不与学生做深刻交流,不关心学生的思维活动,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无法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将生活化的理念应用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中
物理学科的特点为概念和基本的定律较多,学生要想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需要对物理的概念和基本定律进行很好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章节的内容添加一定的生活化的场景,并且所添加的场景应该具有通俗性和易懂性特点,使讲课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促进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概念语言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初次接触到后会产生较大的陌生感,因此需要将其与具体的实例进行结合。如果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能够说明这些原理,教师可以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将其引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一些贴近生活的习题进行独立分析,以便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长此以往的教学就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思维模式,在今后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4创建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环境氛围
创设生活化的物理教学环境和氛围对物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打造一种更加立体和熟悉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概念和原理的陌生感,同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中迅速和该概念及原理建立一种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因此,教师应该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深度挖掘,让物理课堂的教学和生活更加贴近,从生活情境中引出物理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欲望和需要,进一步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及探索。教师应该以生活中场景和现象为基点,考虑初中学生的生活状况,构建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可以很好并且快速地捕捉到物理信息,进而再对学生进行实际应用和验证的引导,使其能够深刻领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性,从而帮助他们去建构科学的物理学概念,并能够从一些现象中进行总结,从而强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5有效结合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情境氛围,突破教学中的困难
初中物理知识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与物理课程进行融合,以便寻找突破口,对学生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生活教育就是以平时的生活作为背景,将物理中的概念内容融入到其中,同时还可以检验生活中很多约定俗成的经验是否科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物理性的尝试引入到实验课,并带领同学们共同验证该常识的正确与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不再刻板僵化。
6从实际出发解决生活化物理中的问题
物理学科的学习是非常抽象和富有深度的,这门学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可以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现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和物理学的快速发展有着较大的联系。同时物理课程的标准中已经明确表示:物理学科应该与生活贴近,并且还要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探索,探究更多的物理规律,并把其与实际生活相连,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活化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要有着生活的发散思维,对物理的概念和原理进行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专业化的物理学视角。我们对于很多学科的学习都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同时还可以进行多个学科之间的融合,以便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7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布置物理作业能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凸显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魅力。在设计物理作业时,教师要勇于从教材中挣脱出来,不受限于课本和练习册上的习题,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的物理作业,使学生“乐”学。例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物理实验操作过程,记录相关步骤与结论,生成一个实验报告。又如,在分析“折射”的知识点时,教师设计课后物理实验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关于折射的实验:利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将一支笔斜放入玻璃杯中,站在侧面仔细观察笔“折了”的现象。学生通过实验作业,不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完整、直观的物理知识结构。
8结语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学生探索新知的主要途径。初中物理教师要以课堂为契机,针对以上认识和实践,加快课堂生活化的进程,加强生活与课堂的联系,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不断地进行教学调整、布置和安排,从各个教学环节入手,促使课堂变得更为生动、具体,充满质感,让学生感悟到物理知识的真谛,更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树立科学的认知观,拓宽学生学习物理的范畴,推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从而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梅.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90-91.
[2]范全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生活化情境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137.
[3]苏伟锋.关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73-174.
[4]罗朝武.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