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探索或验证物理规律;物理也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物理观点或物理过程。如何通过有效的校本课程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 是这篇文章研究的目的。本文将对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校本教研方式进行研究, 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 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实践与思考
1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遵循的原则
1.1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不能只讲知识,忽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
1.2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不能给学生带来负担,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作业中自主探寻知识的魅力。
1.3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具有指向性。
物理教师应根据以下教学要求和目标,合理安排校本作业,体现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构建
2.1 物理课程框架及体系
(1)课程体系建构
以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以体育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索、科学态度和责任感四个部分为总体框架设计课程体系。
(2) 初中、高中衔接教育与体育职业规划教育
根据初中与高中、大学预科课程、高校招生专业要求与中学选课的关系,构建了课程体系
一是通过学习方法讲座、学术讲座、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逐步建立观察实验法、归纳演绎法、分析综合法等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理想模型法、假设法、类比法等。
二是物理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明确高校招生专业要求与中学选课的关系。在湖南新高考计划尚未实施的情况下,我们计划有计划地开展调研和行动。它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规划能力。
(3)援助课程(专为各类专业生设置)
根据我校生源特点,专为专业生(含音体美、传媒等专业)量身定制的一门选修课程。
(4)兴趣特长类课程
课程针对实验能力强、学术潜力大的学生,注重研究水平和实验创新意识,为拔尖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发实验资源,包括小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课程名称为“高中物理难实验突破”;二是建立学生探索实验室,推进数字实验系统建设。
(5)建设符合我校物理课程选课走班的专用教室
为配合物理校本选修课的开设,我校开展了课堂教学,专门建设了物理专业教室,包括力学、电学、光学实验专业教室,这些教室有两个功能:一是学生分组实验室、课外探索实验室;二是课堂教学。
2.2 物理课程建设目标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校本课程体系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集创新型人才培养、未来能力需求、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课程设计理念,以课程开发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指导方向的大学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可能性,是学生掌握终身发展、迎接社会挑战的必要基础知识和方法。
3提高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措施
3.1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布置校本作业
对于家庭作业来说,过多的家庭作业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严重阻碍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也给教师的评价工作带来不便。因此,教师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内在思想,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
3.2建立学习合作小组
学生或多或少是惰性的,对于教师布置的校本作业,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首先,学生不想写,面对做不到的作业懒得思考。第二,当他们思考的时候,他们会遇到瓶颈和挣扎。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安排综合性的话题。例如,在传感器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所学知识设计传感器模型。团队成员可以各抒己见,全面梳理多种思路。这样,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3.3采用分层的方式布置物理校本作业
由于学生基础和知识吸收程度的差异,掌握程度也不同。如果教师采用统一作业的方式,只能满足少数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可以分层安排校本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完成。
例如,在切割导体棒的过程中,当涉及到动力学和能量问题时,可以采取分层提问的方法,设置几个小问题,把提问的过程转化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比如:光滑的U形导轨倾斜放置, 导轨间距为L,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上方连接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有一根质量为m不计电阻的导体棒ab放置在两导轨上, 且接触良好。在垂直于导轨向上的方向加一个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求解导体棒: (1) 下滑过程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易) ; (2) 加速下滑过程中电路的电流和加速度 (易) ; (3) 下滑过程的最大速度 (易) ;若到达最大速度时 (4) 已知下滑距离为x, 求产生的电能 (中) ; (5) 已知通过电阻R的电量q, 求产生的电能 (中) ; (6) 已知下滑时间为t, 求产生的电能 (难) 。
后三个问题可先进行动力学分析求最大速度, 直接或间接得下滑距离, 利用能量守恒求解。而求最大速度的思路按照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平衡状态列方程求解, 分别对应前三个问题, 这样就将问题进行分解, 将把问题和问题简单化,逐步达到最终目标。如果一开始就抛出综合性问题,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容易害怕困难。今后,很容易放弃类似的问题。为更好的学生设置最后一道题,以保证身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走得更远。把这个问题的难度值设置在小问题之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持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4实践反思
4.1不足方面
本课程不足主要体现在:1选修课的种类不够多,学生参与的兴趣不够浓,参与度不够高。2同时,还没有对每个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有些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形式。3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必须完成多少小时没有要求。校本课程没有学分评定。学生作品的创造性、技术性、实用性和审美性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4教师的创新指导不够。没有系统的辅导时间表,让学生逐渐掌握设计或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5评价机制不够合理。如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评选打分时,创新性、科技性、实用性和美观性各自所占的比重如何分配,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又如何结合等等。6与家长、社会力量结合不够,与信息技术、体育科目联系不够。
4.2改进建议
在实践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程进行进一步改进:1收集整理资料,筛选和分析现有资源与学生的特点,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然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再补充或删减,如此反复,以期使物理校本课程科学化和系统化。2。制定评价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指出不足,促进教师的提高,使从事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能够得到快速、良好的发展。3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社会、共建单位、大专院校、中职院校的合作,多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结束语、
总之,当前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只有通过不断的教研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高中物理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物理必须抓住机遇,进行准确的定位,找准教学和科研发展的方向,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品牌、具有求知探究特点、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赵文军.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19 (04) .
[2]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佟玉满.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7.
[4]蔡丽珍.高中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