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碧吟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出现的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小学数学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提供参考,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式
         前言: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必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依然应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导致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较低。并且部分教师对数学思想的认知较为浅显,不能从整体层面把握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仅完成了单一部分的知识点讲解,没有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无法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不利于培养其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方式及内容有待创新
         在教学方式方面,部分教师依然应用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较为严肃、紧张,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方面,很多教师未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并且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教学的个性化需求。
         在教学评价机制方面,大部分学校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单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导致教师习惯性的将考试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只学习考试范围所规定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局限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
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保持较高敏感度及适应度,并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并且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拥有清晰的思路。因此,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引导学生对新鲜事物进行冷静、系统的分析,并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判断,通过结合某一事物的整体特点与局部特征来强化自身的认知程度[1]。当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后能够自觉的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的探索新事物、获得新认知进而掌握新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的拓展自己的学思路与视野,保持较高的求知欲,为日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在小学数学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深入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2],进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教材作为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将教材内容视为教学的中心。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差异性调整教学方案与内容,增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此外,教师要强化自身的反思意识,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通过反思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新课做好装备。并且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审视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总结优秀经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习惯,由于小学生习惯应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并且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讲到“圆的周长及面积的求解公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个动画,动画中有一头拴在木桩上的牛在不停的转圈吃草,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知道这头牛吃草的最大范围吗?”、“这头牛所能走过的最长距离是什么?”,学生在观察动画的过程中思考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已知条件可以得知应用圆的面积与周长公式分别求得牛吃草的最大范围以及走过的最长距离。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动画将圆周长及面积的抽闲概念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降低新知识点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要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的解答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帮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并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完“统计图”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调查50名同年级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结果制成扇形图、条形图以及折线统计图,通过实际制作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不同统计图类型的特点,以及其适用范围,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条件。
         3.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新课改提倡教师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锻炼自身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保障分组的科学性,分组完毕后再向每组提出思考问题:“能否利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求解公式?”,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到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进而拓展了自己的学习思路,并且此种教学方式所营造的课堂氛围较为轻松,且有效的增加了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建立并完善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评价标准。教师需要冲破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在讲解完教材及考试所规定的知识点后,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适当的扩充一些课外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难度的思考题。同时,将学生日常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数学比赛等活动的成果纳入到评价指标中,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3]。
总结: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为了适应新课改对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自觉培养其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教师要提高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兆霞.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13.
[2]梁欢.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8):149-150.
[3]娄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25):45-46.

作者简介:陈碧吟(1983-10)。女。汉族,籍贯:广东省汕头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