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伙安权
[导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显见,阅读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显见,阅读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受环境的条件限制,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培养阅读的意识,学生缺少课外读物,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语文教学中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往往忽视阅读过程,缺乏对学生系统指导,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大量农村小学学生“不会读、不想读、不会说、不爱说”,且缺少对语言的鉴别能力。阅读应充满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所以,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有效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多处强调“阅读”和“积累”,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小学生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师与家长都应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大量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获得”,培养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阅读当中。但是,农村孩子普遍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用教学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
         营造阅读氛围。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墙上张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进步”等宣传鼓励性名言警句;在班级中建设图书角、学习园地等。
         借用故事。小学生尤其爱听故事,可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可以在讲完故事之后,向学生推荐有价值的课外书,其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要好,学生总会找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在上阅读课时,给他们讲讲精彩的书籍内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欲望,对学生主动阅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教学中穿插介绍一些作家的生平事迹,一来可以用作家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激励学生,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阅读他们作品的兴趣。
         发挥榜样作用。开展读书成果展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定期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如:阅读心得交流、摘抄成果展示。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创设“阅读保障”促进阅读
         图书资源有限,学生家庭基本没有阅读藏书。基于此状,如何创设良好条件,提供“阅读保障”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学校图书室对学生开放,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随时向学生借阅,鼓励学生多到图书室借书。
         建设班级图书角,开展每周一故事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及学生家长分享课外书,班级图书角要发挥其作用,建立班级图书角管理制度,让学生自主管理,鼓励学生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来开展课外阅读,开展每周一故事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讲故事、讲见闻活动,分享阅读心得。
         家长支持配合,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到了家里,容易受到电视、游戏等影响,导致课外阅读的连续性和时间效率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寻求家长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家校阅读氛围机制,鼓励家长参与自己孩子的阅读计划,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学习特点定期利用家长微信群及时更新向学生家长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必读与选读相结合,让家长利用手机阅读APP,定期陪伴、倾听学生阅读各类书籍,进行互讲见闻,分享阅读所感。这样,学生感觉的“孤独、枯燥无味”的阅读也会变得津津有味、乐趣无穷了。而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也会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华。

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三、正确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的方式很多,想要从阅读中获取效果,必须要有正确方法的指导。
         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2)查。遇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划。将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下来。(4) 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并记录下来。(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 (1) 精读法。选一篇或几篇,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通弄透。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2) 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可以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只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3) 跳行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4)跳读法。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其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四、 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
         分组进行一些比赛,如成语接龙、古诗词比赛等。比赛激烈,每每总是精彩纷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将阅读考核内容分为不同级别,每个级别安排一定量的必读和选读书目,让学生有明确的读书目标,并享受读书目标达成后的快乐,以此激励学生要读书。
         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事,家庭也应参与其中。建议进行“亲子共读",就是指家长和孩子一起同读一本书,共享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感受。向家长宣传、介绍亲子阅读这一特殊的读书活动,倡导他们尝试亲子阅读,并创造机会,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或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让家长切身感受亲子阅读的种种优越性。同时还可以把“亲子阅读课外书”作为家庭作业的一个特殊项目,要求家长配合陪孩子一起读书,从而帮助孩子养成在家阅读的习惯。
         阅读交流会。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进步”的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推荐自己认为好的读物等。
         总而言之,阅读滋养心灵,温暖生命。开展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对于启迪智慧,修身养性,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语文课内的学习,提供了一条通向课外阅读的道路。”然而,农村小学在课外阅读等方面与城区学校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作为农村小学教师的一员,唯有不断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觉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长远开展。课外阅读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语文素养也会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刘婉绵.小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四法[J].吉林教育.教学,2012 (6).
         [2]源溟.周庆元.课外阅读指导的反思与前瞻[J].中国教育导刊,2003 (6).
         [3]施孝华.如何有效指导语文课外阅读[J].教育科研论坛,2009 (8)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