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施周丽
[导读] 孩子是未来和希望,“德是为人之本”,是一生的基础

         孩子是未来和希望,“德是为人之本”,是一生的基础。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可见,习惯的养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础性层面,是素质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
         当前农村的幼儿,其父母或由于自身素质或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良好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的培养,或者是指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缺乏一定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放任自由、我行我素出现许多陋习。因此,培养农村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其重要。那么农村幼儿的良好习惯怎样养成呢?我浅谈几点对农村幼儿洋车那个良好习惯的一些做法、认识和体会:
         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农村孩子自进入幼儿园,在学校学习占据了孩子很多的时间和空间,毫无疑问,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无论是习惯养成还是学习方面,教师都是直接的责任人,老师的教育与管理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寓教于情感
         面对表现不好的幼儿,我们应该更多地给予关心呵护,体贴入微的引导教育。例如班上有几个同学数次开着水龙头玩打水仗,可以改幼儿将关于小水滴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图片和手工制作卡通图片讲解小水滴从哪里来)小水滴来到小朋友身边和大家做朋友。你的手脏了,小水滴会把你的小手交干净;你觉得口渴了小水滴可以为你解渴;小朋友吃的食物都要在小水滴的帮助下,才能变熟;小水滴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在你拧开水龙头洗完手后,要赶快把水龙头关上,要是你把小水滴都放跑了,当你需要时它就不能再出现了,也无法和你做好朋友了。所以,小朋友们要爱惜小水滴,不要让它跑掉哦!通过这个故事,感化了小朋友,他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同时,实现了养成教育的教育目标:节约用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幼儿节约用水道德观念,养成幼儿自我约束的良好道德意识及文明的社会公德。
(二)寓教于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而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最易接受。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一节美工活动中,我教小朋友手指拓印画,小朋友在拓印指纹过程中一个个聚精会神,非常感兴趣。

当有个小朋友拓印好指纹后,就在别的小朋友脸上印了一个红红的指纹。我立即停下活动,让班上的小朋友说说他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经过教师和小朋友的帮助,这个小朋友终于明白了指纹只能印在有用的地方,不能随便乱印,更不能印在小朋友的脸上。
         (三)寓教于活动榜样
         幼儿善模仿,是人所共知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及品德习惯对幼儿起着榜样、表率的作用。一些幼儿有时会悄悄地把垃圾丢在地上,并且有的小朋友从旁边走过,看到地上有垃圾也无动于衷。我曾多次在班里讲过,要爱护公共卫生,但作用甚微。为此,我除了每次看到地上有垃圾就及时扫掉或者捡了扔进垃圾桶里,还在扫或捡的同时注意引导孩子们,向他们讲:"老师每天扫很多次地多辛苦呀!别人的劳动应该得到爱护!"直到后来,让孩子们直接参与协助老师打扫卫生,从而使幼儿的卫生意识逐渐增强,不会再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养成了爱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二、学校家庭教育相互协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把学校家庭的教育力量组织起来就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搞好学校家庭教育协调,有利于优化农村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学校家庭相互促进,相互依靠,更好的提高农村学生素质。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幼儿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长在幼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为了使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每个学期召开家长会上,都会介绍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每一位幼儿都有一本家园联系册,每周有目的地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写上幼儿一周以来的优良表现和应改进之处,并希望家长配合督促。再次,若有幼儿的某些习惯与其他幼儿相对差距较大时,会采取口头形式在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时告诉家长,引起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方面的培养。通过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参与活动形式,发挥家教优势,取得家长信任,做到家校结合培养幼儿的各方面习惯。通过长期家长与教师的努力,幼儿的各方面习惯逐渐有了提高,一个小朋友在家看到爸爸看电视时坐姿不正确,他给爸爸指出,并纠正。还有一个幼儿的家长感慨地说:"我的孩子读书前,吃饭、睡觉习惯特别不好,到学校读书后,孩子能文明进餐,睡觉时能将衣物叠放整齐。"
          总之,农村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们不能奢望短时间就把学生身上的坏习惯统统改掉。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