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方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郭姗姗
[导读] 幼儿园生活化数学课程有两个实施途径

        摘要:幼儿园生活化数学课程有两个实施途径:一个是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直指数学集中教育活动;另一个是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不可忽视其中的教育元素。指向生活化学习的数学课程旨在通过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环境中去获取数学经验,并通过探索、尝试运用已有数学经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本文中的区域活动不仅仅是指数学区,而是指向整个区域活动,把所有的区域环境、区域活动都作为实施数学教育的场所,包括外围的环境滋养与内在的数学区学习两方面,抓住可以利用的契机,去实施数学教育。笔者在尝试探索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种可行方略。
        关键词:生活化课程;幼儿;区域活动;数学教育
引言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要抓好幼儿园的教育。而幼儿园的教育又不能过于书本化。因为他们刚接触学校,对于学校生活还不够适应。而且他们年龄较小,因此需要幼儿园的教育和生活很好的结合,让幼儿园的教育生活化。把幼儿园的教育融入生活,让他们感受幼儿园的科学但是幼儿园的一些教学现状不利于把教育融入生活因此下面就是一些不利于幼儿园教育融入生活,让孩子感受科学的教育现状。
一  幼儿园教育现状
         (一)缺少专业的幼儿园老师
         很多老师可能不是专业的,他们在上大学或者是研究生的时候,可能不是专门从事的幼儿园教育专业。因此他们对于幼儿园教育不如专业的老师那么了解。据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研究不够透彻。因此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对幼儿园学生认知不够,导致他们不能与他们进行很好的交流沟通。了解幼儿园现阶段学生生活什么样,不能把教学与生活好的融合,不能进行生活化的教学。导致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不够适应。对于老师的教育方法不能接受,难以接受老师的教学方法,导致他们学习不够认真融入不了幼儿园的生活。过于依赖家长不想去幼儿园上学,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缺少专业的幼儿园老师导致的问题。
         (二)数学教学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脱离
         幼儿园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不相关联,教师讲到一些教学内容,幼儿不能理解,陌生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幼儿来讲,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是至关重要的,且数学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幼儿每天的生活中都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字和数学,如果能从幼儿的生活实际中寻求数学案例,幼儿的学习兴趣能有提升,也能让数学教育为生活服务。
二  生活化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数学教育策略
         (一)多进行户外教学,带领他们感受
         自然的美好幼儿园教学虽然在教学设备或其他方面存在不足,但是老师可以很好的利用户外这一自然资源。如可以带着幼儿园的孩子在户外进行教学,通过户外教学可以把幼儿园的教学生活化。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老鹰捉手捉小鸡的游戏,可以利用农村广阔的操场资源,老师扮演老鹰这个角色,然后老师邀请另一个比较强壮的同学扮演鸡妈妈,然后后边一群幼儿园同学在后面当鸡宝宝,然后老师扮演的老鹰这个角色和同学们一起展开游戏,游戏玩累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带领幼儿园学生进行数数的游戏,让同学们每个人挑十个小石子,然后放在自己的旁边。同学们把自己的石子集中到一起,并请一个同学来数这些石子,从1数到100,然后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了学生数数的能力,还让同学们在游玩累了的时候可以获得一定的休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好地利用了户外这个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不会让他们因为教学匮乏而学不到知识,在学习方面也得不到锻炼。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会让他们感到疲惫。通过幼儿园学习科学活动,而且把他们生活化,可以让幼儿园的学生觉得他们并没有。固定在教室内学习。不是学习没有兴趣的干巴巴的书本知识。


         (二)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年纪较小,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相对较差,具象思维较抽象思维发达。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幼儿的特点,以幼儿为本,采取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借助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注意数学教学时间的把控,提升学习的效率。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让幼儿自主讨论交流,或者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幼儿思考。在掌握幼儿学习特点和兴趣点后,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数学教学的内容,才能提升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培养数学兴趣
         在新制定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曾经明确的说明了环境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于环境的创设以及利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对幼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中总是离不开情境创设,所以幼儿教师可以以数学为主题进行情境创设,在生活中增加幼儿的数学意识,提高幼儿的数学兴趣。当教育与情境创设能够良好的融合在一起,举办数学活动,这样就能够利用环境对幼儿产生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幼儿数学兴趣的目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情镜创设,在活动室内进行装饰,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创设。比如大部分孩子对于大自然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就可以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找一些幼儿较为熟悉的树木等创设墙面,例如学生常见的苹果、橘子等,教师可以制作苹果树、橘子树,之后让每个小朋友一起在墙上粘贴一些苹果和橘子,这样在粘贴的过程中能够为幼儿树立一定的数字概念,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课程设计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数学游戏能使数学知识更有趣,能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让数学知识更具“人情味”。教师应善于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其从被动接受发展为主动建构。课程设计生活化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将学习情境生活化,也可以将教学素材生活化,还可以将学生生活化,从而唤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在可操作、可感知、可表现的活动中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学习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这样的数学活动才是精彩的。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是实现教学的前提。例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将收集到的鞋子布置成鞋城,然后请幼儿给鞋子分类。鞋子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幼儿积极性更强。教师只需借助这些生活中的素材,帮助幼儿提炼数学概念即可。
结束语
         总之要想让幼儿园的孩子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就需要把那些科学活动生活化,把生活和科学活动融入起来。利用生活中可见的设施来进行教学,让他们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为小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而教师也能够很好的应对幼儿园学生的一些需求又避免了,因为设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等方面的现状不足之处。这些新的教学策略能够很好的把幼儿园的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幼儿园的学生爱上幼儿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佩珠.幼儿园数学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210.
[2]翟玲玲.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13.
[3]周梅芳.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研究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8(16):35-36.
[4]冯光丽.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课程论基础[J].科教导刊(下旬),2018(04):131-132.
[5]冯光丽.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课程设计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4):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