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周海萍
[导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了进步。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多媒体技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将声音、图片、影像与文字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枯燥的文字以生命力,将深奥的文字简单化和形象化,枯燥的知识多样化和趣味化,能够正确表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不仅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板书时间,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宜动宜静、色彩缤纷的学习氛围,使语文课堂更加有意境和感染力,在实现多渠道的信息和知识传递中,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和体验,让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达成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并注重体验感,从而拓展阅读思路,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形成良好的语感。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增强学生语感的基础。学生只有在逐步理解以及鉴赏文学作品时,才能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建立起基本的阅读链接,提升兴趣,陶冶情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语言的世界中尽情遨游。但是,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认为阅读理解题目很难回答,甚至对题干的阅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提升教学技巧,具有以下作用。第一,提升学生对阅读题的理解能力与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消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畏难情绪,提升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领悟力,使其建立起初步的阅读兴趣,为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以期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避免言不达意。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得分,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乐趣,逐渐提升对语文的喜爱度。第二,引导教师通过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抓住阅读教学的本质,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加大实训在整个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避免无明显训练效果的片面、肢解教学,让学生认为回答阅读题就是遵循套路,从而失去对语言本质的探索。此外,给予学生更具示范性的案例讲解,抓住最佳教学时机,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2多媒体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现状
         毫无疑问,语文是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彰显工具性和人文性,如此,语文素养成为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此外,因为多年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的约束,当下很多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令人担忧。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能够迎合或者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这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极为重要。然而,在教学中经常性地运用远程教学资源的教师少之又少,原因在于绝大多数教师没有认识到或者是意识到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这无外乎是对多媒体和语文教学的融合知之甚少。基于这种情况,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性难以有效发挥出来。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注重强化训练及反复训练,从而忽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语文写作能力、创新能力、阅读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等方面,其能力培养工作尤其做得不够到位。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3优化措施分析
         3.1巧用多媒体提供创新空间,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并且能够将教师在课外查阅的课文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吸收与接受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接受能力,由浅入深地设置不同的教学课件,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需选择阅读内容。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课前,可通过上网搜索资料,仔细甄选和整合,再结合课文内容制作教学课件。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孔乙己的画像,让学生首先认识文中的人物形象。接着利用投影,进行课文资料的助读,包括《孔乙己》的写作目的及故事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介绍,勾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完该文之后,还可利用课件进行扩展引申。为学生展示《范进中举》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对照分析两篇文章中人物的形象、性格以及思想上所具有的差异。学生通过小组互动交流,得出结论:孔乙己和范进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在课堂练习中,引入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中的章节,加深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认知和理解。用多媒体将这些内容有机串联起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与体验,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3.2名著教学之多媒体运用
         语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达到400万字的阅读量。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发现,阅读量决定了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而如何阅读、阅读何种书籍则成为重要问题。名著成为首选,但因其历史久远且冗长,虽内容引人入胜,但难免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无法做到精读、细读。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名著中的经典判断进行摘取阅读,先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定时、定期、定量向学生推荐名著片段,保证学生的阅读量。以学习《武松打虎》一文为例。因已有多部关于《水浒传》的影视剧,教师可以下载并播放“武松打虎”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课本中动作描写的细节,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讲解完本课后,还可针对《水浒传》的内容进行深层次推送,如采用同种方法带领学生学习《林教头风火山神庙》,加深学生对《水浒传》语言风格以及描写的印象,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其自然而然地选择继续阅读《水浒传》。
         3.3古诗词教学之多媒体运用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有很多表达诗人或词人忧国忧民、淡泊名利、思亲思乡、悲怀才不遇、叹报国无门等的强烈情感的作品,对于古诗词内容情感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其文学素养,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多媒体技术,从细节和整体展示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创设古诗词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意识。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应采用音频、动画等形式对古诗词进行吟诵和表达,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情并茂。多元化的表达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音、意、韵、情、趣等多种角度的理解,使学生逐渐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感情。以讲授古诗词《春望》为例。这篇名作描述了杜甫看到长安沦陷、国家破碎之际的所感所想。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长安城内战后破败的情境展现出来,即便是春天到来了,也因战争的存在,春意全无,荒芜破败,人烟稀少,乱草丛生,这些都呈现在学生面前。它从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这样的古诗词演示中能更好地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学习中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兴趣,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扩大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多媒体多媒体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切记不能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让多媒体手段喧宾夺主。对此,要不断探索、搜寻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进而探索出更为适合且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及方法,使多媒体成为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荀国胜.多媒体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彭东凤.多媒体环境下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