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张汉清
[导读]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所积淀的诸多优质传统文化为初中语文教学更好开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与素材铺垫。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所积淀的诸多优质传统文化为初中语文教学更好开展提供了资源保证与素材铺垫。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培育、文化认同感的增强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渗透至语文教学的措施研究和探析,以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召、涤荡、洗礼下更好学习语文知识,更好理解先辈思想,实现传统文化弘扬与语文教学发展的互促并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知识、深度理解语文内涵、全面发展自我都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依然不高,关注度仍旧不强,导致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以语文教学为抓手,通过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路径的拓展,为实现传统文化更好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而奠定基础,提供助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对于初中学生人文情怀塑造、学习能力增强、思想品德教育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带动初中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学习语文知识,感知华夏优质文化魅力,形成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切实蜕变。
         1.有助于初中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华夏先祖思想文化和勤劳智慧的结晶,其所体现的都是民族先辈们做人、做事、做学问正确的态度与良好的意识。这些知识,正是当前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应该渗透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感受其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使学生获得良好人文情怀的陶冶,并且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于华夏优质文明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强烈的意愿去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例如,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古诗文,便是初中学生增强其语文素养,提升其语文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宝贵财富。
         2.有助于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对初中学生而言,其语文素养的提升,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开展有着密切关联。诸多研究表明,初中学段的孩子,其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都处于更好发展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指导,势必对于孩子一生成长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渗透,则是对于教育规律的更好遵从与体现。通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可以提升其记忆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拓展其知识视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可以激活其学习兴趣。伴随着语文综合认知能力的提升,初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更强,其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语文教学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以初中语文教学为驱动,将传统文化渗透至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载体,以措施优化为抓手,灵活组织教学活动、科学构建教学生态,多给予学生参与、体验、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积极探究中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渗透与全面融合。


         1.挖掘教材传统文化资源,明确教学导向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时,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剖析,尽量让那些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传统文化资源灵活渗透至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对学生语文学习发展起到科学指引。一方面,在教学目标预设时,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要求置于关键位置,并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落实。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安排时,应该有意向传统文化渗透倾斜,以促使学生在深度体验中感知、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为教学活动更好开展而奠定基础。
         2.优化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增强学生体验
         传统文化的外沿比较宽泛,内涵特别深邃,不同的教学指导策略,所取得的效果势必会大相径庭。因此,在具体教学指导中,教师应该结合文本特性,在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充分考量,以确保学生在深度参与中真正实现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导入时,尽量以文本所对应的时代背景、典型案例等辅助开启教学,为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提供辅助。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灵活选用不同阅读策略,让诸如精读、默读、泛读、朗读等方式融合至不同教学环节,为增强学生理解,推动学生学习而铺设道路。
         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借助“孔融让梨”的典故为引子,实现对课文外沿的拓展。在进行《富贵不能淫》阅读指导中,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开展自学,随后进行自读,在默读、朗读、泛读等不同阅读策略的促使下,理解蕴含于课文深处的作者思想情感,最后再整体剖析,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拓宽传统文化教学路径,促进学生理解
         由于很多传统文化知识距今时间跨度较大,其中的很多内涵使得学生在理解时会出现诸多困惑。对此,教师可以从拓宽教学路径为切入点,在教学指导中灵活应用诸多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促使学生在更加丰富、多元的认知刺激下开展学习。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对应的教学视频、图画、音频等应用至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中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在课外作业中,可以多倡导、鼓励学生阅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典故、史料等,不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拓宽其语文视野,丰富其知识构架,为语文教学更好开展而注入新鲜血液。
         三、结论
         总之,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应该加强研究、深度探析、积极思考,在教学措施、教学定位、教学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寻求突破和蜕变,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而夯实基础,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鲁宁.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26+137.
         [2]贾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谈[J].才智,2019(19):174.
         [3]李文萍.浅析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13):73.
         [4]余辉.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9(15):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