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承传统文化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裴蓓
[导读] 传统文化是我国中华民族发展和生存过程中不断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中华民族发展和生存过程中不断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促进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壮大发展,就要积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但是目前我国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受到了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存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思想。因此高职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教学
引言
         随着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许多高职院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并将传统文化知识引入语文教学中,但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仍然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高职院校并未真正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学生对传统文化严重的认知偏差缺少正确的引导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以及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深入思考。
1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1.1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内容不断融入我国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而熟悉传统文化内容;并且伴随语文教师讲解的不断深入,使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逐渐意识到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学生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他们的言行举止散发文化的魅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对其日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机会。
         1.2有利于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
         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有助于革新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基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念,高职语文教学主要围绕课本知识开展教学,融入传统文化创新教学模式后,拓展了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范围,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对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影响,从而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上的偏差,更加全面、综合、系统化地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对于促进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熟知传统文化后,还可将其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和发扬,使更多人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2基于传承传统文化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
         2.1结合民族传统接入开展传统文化学习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一直被延续至今,成为了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来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包含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节日的来源和习俗,并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以及各个地区不同的庆祝方式。强化高职学生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资料搜集过程中,才能够把语文学习活动参与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喜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了解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2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在高职院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多样化主题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把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能够定期开展书法大赛、古典诗文名句大赛、古诗文朗诵比赛等,或者是邀请文化名人能够进入到高职院校中来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近距离的让学生能够受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把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发出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的让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热爱,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合理利用网络教学方式,拓宽教学思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网络也已经逐渐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们更应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们可以将情况报给学校,让学校在网络上建立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站,并建议学生们经常到网站上去找寻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进行学习。在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的同时,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另外,还可以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作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在其中发布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并积极与学生讨论,以便于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4在教材的基础上扩充教学内容
         由于课文文章篇幅有限,因此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不多,所以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扩充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对于《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课文没有将历史背景和其中蕴含的传统元素进行细致的描写。教师们可以找寻一些关于赵国、秦国、齐国等国的历史资料,详细介绍文章中所描写的事件的历史背景,以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文章的同时也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加强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内容不断被筛选和取缔,但仍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精华。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甚微,高职院校也并未认识到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面对诸多问题,可通过强化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筛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等途径,使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价值和积极作用,从而促进高职语文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安一.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途径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3):128-129.
[2]李丽,王圣龙.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03):59+73.
[3]张宪菊.高职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