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体验,营造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的情绪调控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陈妹
[导读] 有时我常常感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留住了学生那强烈的好奇心?

         常常听到有的老师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呢?仔细观察分析后不难发现,现在的课堂教学存在学生情绪消极,学习劲头不足,自卑、忧虑等消极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展开调查研究发现,有的老师还在片面追求教学成绩,无视学生的需要,教学过程全然不管学生的感受,师生间缺乏情绪交流,没有建立起高效的情绪效能,所以,教学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明显。只有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调控,使学生一接触到数学课堂,便会有一种愉悦、轻松和兴奋的情绪油然而生,自然会表现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而思维敏捷等 “高智力”的现象,课堂教学必然会轻松、愉快、高效。因此,为学生建立愉悦、兴奋、开心的积极情绪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增强其自信,实施了情绪调控教学法的四种教学策略。
         一、好奇策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好奇常驻学生心间
         有时我常常感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留住了学生那强烈的好奇心?老师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思维的源泉,不要采取“一言堂”和“满堂灌”,让学生的好奇心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好奇常驻学生心间吧!
         1.制造悬念,激发好奇心
         在我的课堂上总会创设一些悬念,并巧妙地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在复习铺垫中提出“你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只告诉我其中任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听了,急不可耐地出题考我,我全都答对了,这下学生全呆了,对我佩服极了,我顺势说道:“其实老师的这项本领,你们只要学了这节课,也能学会”。这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个个专心听讲,结果这课上得非常的成功。
         2.利用认知冲突,激化好奇心
         学生对于超出已有生活经验、出乎他们的意料的教学内容,极易引发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准备了6根小棒让学生摆,结果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不能摆成三角形。为什么呢?呈现这样的问题后,学生会立刻产生探讨问题的内在驱动力。当学生解决了认知上的冲突后,他们就会产生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会成为维持好奇心的强化物。
         3.变换教学方式,引发好奇心
         在课堂上,我每次都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适当地掌握教学进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台阶,使学生总是保持吸收新知识的新鲜感。即使在同一课中,我也会使课堂有节奏、有起伏,动静、张弛对比转化,读、讲、练、议交叉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各得其所。在教学内容上也要富有变化,比如一题多解,突破常规的传统的解法,求异思维,探索新的多种解法;一题多变,在变化中产生新的疑问,激发新的求知欲望。
         4.教师展示,示范好奇心?
         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好奇心,把一切都视为“不足为奇”,也就很难让学生富有好奇心。反之,如果教师主动参与某项具体的活动中,积极探究问题的解答方案,经常提出“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什么原因?”,显示出自己的探究热情,就很容易在班级营造出一种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气氛。
          二、兴趣策略——设置趣味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一个故事、一场游戏、一个谜语、一场竞赛,都能创设出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可能性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初步感知和体验,设计了摸球游戏、猜谜游戏等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多次成功体验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当使学生都能成为“成功者”,让他们从内心产生“我能行”的自尊和自信。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尊重差异,采取分层评价是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有效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动手操作,激活兴趣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4.深入生活,提高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指导实践。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达到深入浅出之目的,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去测算一下1千米的路程到底有多远,一克,一千克在生活中是哪些物体的重等,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数学的目的,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物体有多重?多长?”,使学生体会到我们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愉快策略——让知识快乐传递,让学生快乐成长
         1.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绪调节的基石。学生喜欢公正、理解自己、热情、平易近人的教师。只有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调控,使学生因为喜欢数学课堂的氛围而喜欢数学,因为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数学,或因为一次成功的经验而喜欢数学,使学生一接触到数学课堂,便会有一种愉悦、轻松和兴奋的情绪油然而生,自然会表现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而思维敏捷等 “高智力”的现象,因此,将情绪调控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课堂教学必然会轻松、愉快、高效。
         2.优化课堂气氛,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我们在上课的开始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这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幽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四、焦虑调控策略——巧设焦虑,摒除消极情绪,塑造健康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并非全部有害,适度的焦虑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设置一些“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任务,既能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又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情绪。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学生用个位减个位不够减时,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当学生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再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就会乐于迎接难题,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
         五、学生数学知识、能力显著提升
         1.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成绩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经过几年的实践,横向类比,我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成绩都有显著提高;纵向类比,比平行班在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成绩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2.情感课堂,体现了师生间良好的情绪效能。情感高效的数学课堂,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运用情绪调教学模式后,课堂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更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在全校组织的师德评比调查学生问卷的结果上,我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的课堂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课堂。
         3.激发学习兴趣,塑造了健康心理情绪。通过兴趣策略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塑造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情绪,使学生最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去探索、去创造,在地市级各类比赛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多次获奖。
         总之,通过情绪调控策略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塑造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情绪,使学生最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去探索、去创造,让我们的学生尽情编织童年的梦想,享受数学,享受愉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