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博物馆公众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刘超
[导读]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博物馆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继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习惯和消费方式,也影响着传统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工作。在新媒体时代,博物馆需要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改变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以便在大规模传播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彰显地方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并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价值。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0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博物馆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继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信息传播习惯和消费方式,也影响着传统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工作。在新媒体时代,博物馆需要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环境,改变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以便在大规模传播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彰显地方博物馆的文化特色,并实现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公众服务
       
       
前言
        博物馆的最早出现是由于对文物的收集和保存,所以早期的博物馆更多地是艺术品展示,这是一个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的文物仓库,使博物馆与公众共同建立高高的围墙并远离公众。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新博物馆学的倡导下,博物馆工作的重心由物变人,博物馆知识的建设和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博物馆向公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成为社会上的非营利性公共机构。
        一、新媒体在博物馆公众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一)新媒体的含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认为,新媒体是在线媒体,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技术和互动性质来识别[1]。因此,数字通信和通信交互性已经成为新媒体通信的主要特征。新媒体是一种使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中介来满足公众或用户的信息需求和通信需求的媒体形式。新媒体必须同时满足三个要素,其一是数字技术应用,其二是信息海量存储,其三是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媒体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对传统信息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信息媒体也开始与新的媒体传播模式融合。电视、广播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已开始使用新的网络媒体来不断改进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型,并已在网络上被用户认可。那么作为文化记录者、城市发展见证者的博物馆而言,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公众服务工作同样也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二)新媒体应用拉近博物馆与观众心理距离
        传统博物馆往往是冰冷枯燥的陈列,仅仅有简短的文字进行介绍,只能简单地了解陈列品的信息,起不到科普作用。文物信息的专业性和介绍简短性导致了参观时间缩短,再次观光的几率很小,导致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距离拉大,观众失去参观的兴趣。新媒体时代带来了全新的科技参观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解说员的引导下观看播出的相关文物的视频动画,使得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个个都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拉近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对文物的了解与认识也更加深刻。
        (三)增强博物馆公众服务的直观性与互动性
        博物馆的参观者是公众,不同的知识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的生活背景使不同的参观者对博物馆有不同的需求,不断满足游客需求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博物馆可以使用新媒体播放视频和投射大屏幕仪器等展示,播放访客感兴趣的文物视频或各种主题图片。不仅能最高限额吸引游客,同时减少博物馆对展览量的需求,并解决博物馆的缓慢更新速度问题。增强参观者参与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意识,充分发挥参观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博物馆成为真正供游客学习的教室,使公众服务工作得到优化。在时间上,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延长参观时间,真正地实现“将博物馆带回家”的理念,参观者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利用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参观学习。
        (四)搭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交流平台
        利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可以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公众的信息和需求,通过反馈渠道反馈给博物馆,博物馆接收反馈信息,积极整改或加大服务力度,为参观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2]。

在虚拟化环境中,参观者与参观者之间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交流信息,这些参与者将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给其他参观者,与此同时,参与者个体之间在进行交流,形成新的信息源,而这些信息源的互动又产生新的信息源,提高了参观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与服务性。因为博物馆大都是建立在城市或者红色旅游城镇中,所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地域偏远参观者无法参观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地处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很少有机会跑到城市博物馆进行参观,新媒体建设可以较好地解决受众范围和层面不够宽广的问题。
        二、新媒体在博物馆公众服务工作运用的特点与作用
        (一)数字化的展示平台
        博物馆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正逐步实现数字化,数字化博物馆的特点是高效便捷。参观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终端智能设备准确的找到自己想了解的文物资料[3]。参观者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刺激下,激起了想参观事物的欲望。这样的公众服务会让参观者深刻地了解到博物馆的价值,加深了博物馆与公众的交流,也起到了引流的作用,给博物馆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博物馆的公知度。例如,国家图书馆在新媒体技术的依托下,开发了一款应用于公众服务的软件,名字叫做“文博任我游”,该软件不仅可以向参观者介绍文物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获取馆内各类服务信息,同时它还实现了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参观者可以通过软件交流参观体会,实现参观零距离。该软件安装简单,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安装,IOS和安卓双系统支持,满足了不同文化水平和需求参观者的使用。
        (二)沉浸式的虚拟情景展示平台
        博物馆其特有的魅力是参观者能够近距离观看感受文物,但是传统陈列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参观者的需求。因此,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陈列为主,新媒体展示为辅,能够有效提高博物馆信息传播度,提高公众服务质量。体验沉浸式虚拟场景的运用能够刺激参观者参与到信息传播的场景中去,增强参观者体验度,能够更好地认识文物。例如,湖南省博物馆率先运用新媒体展示技术,运用3D技术,以3D虚拟场景展示了轪侯夫人辛追的一天,通过视频,参观者真实细致的了解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奢华生活。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文物变得鲜活起来,同时也增强了博物馆的可参观性和趣味性,提升了参观者的信息体验感。
        (三)最大限度地实现博物馆文物信息的有效传播
        网络电缆和计算机将人们连接到世界各个角落,这是对网络社会最真实的写照[4]。互联网对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最大好处是丰富了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渠道,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与更多的人共享文物信息,并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此外,博物馆的观众群体众多且个体差异很大,新媒体的使用可以实现信息传播和受众传播的差异化,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以便于优化公众服务工作。由于文物的珍贵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更新性,为了保护文物,在博物馆的实物展示中展出的文物仅占馆藏文物的一小部分。博物馆参观者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近距离参观珍贵文物,文物保护和观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新媒体的使用不仅可以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还可以使参观者通过更丰富的展示手段获得更丰富生动的文物信息。
        结语
        传播博物馆信息是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的关键,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不断提高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是实现博物馆信息与服务的良性互动的关键。因此,如何适应新的媒体信息传播环境,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博物馆公众服务对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琦.浅析新媒体在博物馆公众服务中的作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8):102-103.
        [2]杨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博物馆多元化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18.
        [3]李明生.博物馆公众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29):242+244.
        [4]张淑娟.新形势下博物馆如何更好地服务公众[C].吉林省博物馆协会.春草集(二)——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省博物馆协会:吉林省博物馆协会,2013:154-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