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路及意义陈艳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5期   作者:陈艳
[导读] 小学语文课堂实际上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语文课堂以文字润泽心灵、洗涤精神,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独特作用,挖掘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色彩,从语文课堂的多个环节入手渗透德育教育,以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文章也将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路及意义,在探析渗透对策中潜移默化达到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目的。
湖北省荆州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荆州高新区学校  湖北省  荆州市  434020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实际上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语文课堂以文字润泽心灵、洗涤精神,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独特作用,挖掘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色彩,从语文课堂的多个环节入手渗透德育教育,以响应素质教育要求,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文章也将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路及意义,在探析渗透对策中潜移默化达到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思路;渗透意义
       
       
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今天,将德育教育再次提到了工作重心。育人为先,教书为后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则。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其内容与德育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找寻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采用有效对策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之所以强调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首先是因为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让学生积极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学生,能够哟主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无形之中接受德育教育;其次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需要,它能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响应国家要求,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其三语文学科和德育教育本身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或显性、或隐形的都具有德育价值,深入挖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道德学习。
        二、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路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呢?教师应当以创新为武器,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多环节:
        1.创新教学形式,采用情景教学,深化道德体验
        上述我们也提到小学语文课堂上有很多的教材内容都与德育教育相关,那么如何利用这些教学内容,真正强化学生的道德感受,达到教育目的呢?教师就要利用情景教学法,创新语文课堂的教育形式,将文字转化为动态的视频、图画,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由看到思,由思到自我感受,自然而然能够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样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让学生对文文本的学习“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如在学习小学部编版《白桦》时,文章用生动而又形象的笔墨为学生刻画了一个白桦树在寒风中屹立不倒的形象,如“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一副美轮美奂的白桦树出现学生眼前,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白桦树这一意象,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白桦树的风姿,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文本的理解,一方弥漫学生在感知白桦树形象时也能够得到道德上的认知。


        2.立足语文教材,横纵扩展延伸,丰富德育内容
        语文世界内容丰富、千奇百怪,知识之间有所联系,又有所发展。教师应当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适当的利用互联网来对知识进行横纵向扩展,这样能够有效的丰富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将原有的隐性的道德知识转化为显性的知识,能够更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如在学习小学部编版《将相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廉颇、蔺相如各自的故事做课堂上的教学补充。让学生能够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并且去了解课文中廉颇和蔺相如究竟发生了什么,背后折射着什么。
        3.结合写作活动,引导抒发情感,文品人品结合
        写作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素养之一。实际上写作是学生情感、文化的侧面展现,也可以说是学生道德素养的展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品、人品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写作时不仅运用技巧,更要注意写作内容的积极性。正如同鲁迅先生侧说“写作虽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
        因此教师可以定期的开展协作训练活动,在命题的过程中应当侧重道德教育。如命题国家、社会热点话题等,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协作活动,从积极的角度书写文章,实现文品与人品的双向结合。
        4.发挥榜样作用,注重行为规范,实现有效渗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想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要适当的发挥榜样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榜样包括三种,分别为教师、学生和名人。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必须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语、行为等,要让学生能够在不自觉地过程中模仿教师、学习教师,抽象为学习教师的行为、学习教师的思想;学生之间也有着道德小榜样,教师要加以挖掘这些道德小榜样对其他学生们进行强化教育,这样也能够达到鼓励激励的作用,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其三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名人名言开展德育教育,如书籍中提到的鲁迅、詹天佑等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名人具体事例,学习其背后精神,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
        在语文课堂上扣响学生的道德之门,能够让学生实现知识、道德双丰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探析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思路,以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实现有效教育。
        参考文献:
        [1]黄秋平.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7(11):109-110.
        [2]刘巧君.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20(04):328-3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