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概述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马俊忠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们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及史料实证等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拓展和充实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因此,有效的教学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笔者针对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能有效的丰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利用多元化的学习手段更加的了解历史、贴近历史、感悟历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意识,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历史课堂中展开高效的学习。此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能转变以往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机械性背诵历史事件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通过理解进行记忆,强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

1.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落后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导致各类问题的存在。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开展以自我口头单向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历史事件和知识点的状态中,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导致高中历史课堂处于沉闷、无趣及单方面的灌输教学状态中。其次,现阶段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历史知识点、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发生意义等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历史自主学习意识、发散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局限了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养成了只知道抱着课本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不利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1]。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2.1创设高中历史课堂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和了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转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将问题探究结果不断的转化为自身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有效的实现历史知识的连续性构建及迁移内化。还能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利用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历史解释,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2]。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和思考探究“假如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鸦片战争还会发生吗?为什么?”通过这类探究性、开放性和假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思考、分析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推动自身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更好的深入“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始末中午分析和解答,强化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自主意识。


2.2按照历史时序和空间重构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及唯物史观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历史从时间上看是指人类的发展史,是存在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文明史,从空间上看是全世界区域和彼此相互联系的综合体,具体表现为对各区域史的宏观把握。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处理好时空关系,围绕着历史时空观念进行教学和培养,进一步的细化和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和时序等要素重新构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性,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合理的解释历史事实,促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将学习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历史层面的考察与分析,丰富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理解,强化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的培养和发展[3]。
2.3 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中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及史料实证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的情感态度和情境体验是历史课堂的基本元素和主要内容。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重建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遗迹和渲染历史氛围等等途径促使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感受历史,形成一定的情感方面的认知与强化。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无法直接体验和既往性的特点,教师在开展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对历史的深刻含义及寓意进行理解和感悟,强化学生的综合家国情怀及史料实证,让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中华民族顽强的精神和值得学习的品质等等,提高学生核心素养[4]。如教师在开展“抗日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途径实施抗日经典电影片段的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的播放、抗日战争时期武器装备的图片展示等等途径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触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谨记历史,利用史料实证完善自己对于历史的认知。
3.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施创设高中历史课堂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按照历史时序和空间重构历史及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中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们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及史料实证等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荣辉. 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13(8):30-31.
[2]黄德玲.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22(10):20.
[3]黄光斗.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微探[J]. 新校园:阅读版, 2017, 15(11X):80.
[4]李晓珊.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微探[J]. 考试周刊, 2017, 000(057):155.

作者简介:马俊忠 (1986-11)男  籍贯:湖北大冶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一级  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邮编:435100  单位:湖北省大冶市第六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