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余勇曌
[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然后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十分关键,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中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然后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数学知识的教学外,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中,解决问题能力属于关键,学生掌握解决问题能力,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去分析和理解,改变死记硬背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学习效率也会更高。所以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融入到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更好的锻炼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1.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
    以下针对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其一,教师方面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也比较大,当前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重视度不高,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多围绕考试内容进行,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不多,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得不到锻炼和提升[1]。其二,学生方面的因素。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难度也比较大。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
2.1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很多教师喜欢直接讲解和灌输,将数学知识一股脑地塞到学生脑海中,学生理解和吸收的难度比较大,解决问题能力自然也得不到锻炼和提升[2]。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还需要注重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将学生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且尝试提出猜想、推理和验证,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久而久之,自身解决问题能力随之提升。不过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将学生特征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保证问题情境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需求,才能真正发挥出来问题情境的特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例如,在“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认识和理解不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三角形图案,先学生去猜想在生活中三角形的作用,然后开始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三条线,长度分别为5cm、6cm、12cm,再引导学生尝试利用这三条线来构成三角形(也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长度的小木棍代替)。

很快,学生会发现不论怎么弄,都构不成三角形,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为什么这三条线构不成三角形?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随之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2引入开放性教学,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过程中,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都是基本,相关研究中表示,相较于紧张、枯燥的环境,学生处于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时,表现力更高,思维也更加活跃[3]。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还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开放性教学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度更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与提升。
例如,在“鸡兔同笼”问题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法不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图或者视频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去思考和自主分析,当学生提出假设的时候,类似“让所有的兔子抬起两只脚”,教师就可以让动态图中的兔子抬脚,从而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自身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在参与过程中,会随之提升。
2.3注重拓展思维性问题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还需要加强拓展思维性问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的拓展思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创设拓展思维性问题的时候,可以多引入一些一题多解问题、创新性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起来,从而更好的推动学生学习和发展。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用圆饼、线段等方式, 将0.1米表示出来,让学生的对小数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别表示0.001和0.01,从而更好的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后续学习效率的关键,所以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入开放性教学、注重拓展思维性问题训练等方式,更好的锻炼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艳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002(011):189-190.
[2]鄢明太.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15(003):P.299-299.
[3]赵月保.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 青年时代, 2019, 026(015):243,245.
姓名:余勇曌出生年月:1985.0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重庆 研究方向(所教学科):小学数学最高学历 :本科?职称:一级教师(原小高)?单位: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邮编:401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