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学朋辈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林兴吉
[导读] 当下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影响生活、工作,对于教育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摘要: 当下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影响生活、工作,对于教育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学朋辈教育,倘若要顺应当下的发展,就需要借机改进,重塑形象。毕竟,中学朋辈教育,不仅对于德育教育的可接受性有增强的作用,还影响着德育价值观群体的认同。目前,朋辈教育是一种群体的自我教育形式,当下,需要通过“互联网+教育”,来将自我教育形式的朋辈教育,从“知识导入”向“素养导向”转型。

关键词:互联网+; 朋辈教育;德育功能


面对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利益诉求都在发生多元化的变化。此外,社会转型、也带动着教育转型,两者都牵动着中学德育教育,使其面对各种挑战。如果,仅依靠中学校课堂教育和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心理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在近几年来,为了提高中学朋辈教育的德育功能,德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的努力,促进德育教育方面,有新途径、新方法的突破。而何为朋辈,实际上就是“同辈与朋友”的简称。这个群体之间,熟悉又陌生。

“朋辈主要教育”,泛指的就是朋辈辅导、同伴辅导,主要影响的核心内容,就是朋辈互助。这种德育教育,可以让彼此借此见贤思齐、共同进步,实现优势互补,是非常好的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本文与大家所探讨则是朋辈教育优势应用、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1.朋辈教育优势应用

1.1提升同辈间相近性
朋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着年龄相近、兴趣相近、爱好相近、背景相似、经历相似等特点, 相互之间交流,更容易彼此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平等、互信的关系,彼此之间的交流畅谈,更容易放下戒备,可以坦诚交流。

1.2促进德育价值观认同
朋辈教育,是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交谈,更容易促进德育价值观的认同,朋辈群体是个特殊群体,有着独特的人际关系和信息传播途径,有着很强的趋同性,更容易形成群体认同,对于,德育价值观的认同,更容易起到推进作用。

1.3增强互助性,利于美化环境
环境是中学德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相比,“显形”的中学德育,朋辈教育,是润化于无形之中的“隐形”教育。当下环境的感染性,可以引导朋辈之间,自我塑造,共同前进。

2.中学德育实现路径
2.1增强朋辈教育的重要性认识
介于,目前,国内的朋辈教育发展还尚处于发展阶段,不论从实际工作,还是现实意义上,都需要,我们去认知实践,在对其更全面的认知下,才容易,对现状的朋辈教育,有更好的调整。

2.2 重视朋辈教育队伍的建设


想要,朋辈教育德育,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更好的发展,不单单需要,掌握好的研究方向,还需要注重下,朋辈教育队伍的建设,毕竟,队伍的强大建设,更能推进其蓬勃的发展。

朋辈工作者,需要注重选拔学习成绩较好、 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是非鉴别力、 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威信,乐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组 建朋辈教育队伍,为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有效实施奠定 较为坚实的基础。

2.3完善朋辈教育制度

实践探索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是需要坚持的,这样情况下,更便于制定考核办法,让这项工作,逐渐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重点是,更便于中学朋辈教育的德育工作,有更好的开展与提升。

2.4注意搭建朋辈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学德育教学要实现 “互联网+德育教学” 必须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 “黑 板+笔 式 教 学” ———“PPT 教学” ———“教 学+互联 网” ———“互联 网+教学”。 互联网+教学,是创新搭建朋辈教育平台的强劲改革动力。

在“互联网+教育”中,课程教学,最好区别为线上与线下,线上主要为知识教学,那么,线下的侧重点,就主要偏向于教育。德育老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搭建课程资源,让学生们自主的学习,根据学生自定的时间。
   
2.5借助互联网载体运用

在搭建有利的教育平台,自然也少不了借助互联网载体的运用,毕竟,这两者,是属于相辅相成的。德育教师可以将 知 识 点的 教 学 ,推介互联网教育云平台上,方便学生,也可以根据互联网教育平台上的德育课程超市,进行自我选择、自主学习,便于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

课堂上,老师要注意集中问诊,方便解决学生,在知识内容上的思想与道德的困惑。另外,互联网载体的运用上, 德育老师,也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来开展线上、线下的朋辈教育,相比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两者载体,是大家更常接触的,便于朋辈德育工作的推进。

其实, “互联网+ 教育”还会催生教师角色的重塑, “互联网+教育” 中的教师会更像一位导师, 不再 以教为主, 而是变成以导为主。教授的是知识,但指导的是思想与灵魂。

3.总结
综上所述,可见 “互联网+教育”,在对包括德育课程在内的中学课程教学由 “知识导向” 向 “素养导向”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如最终,想让中学朋辈教育的德育功能,在互联网+背景下,蓬勃发展,路径得以实现,除要了解优势应用,还要在搭建朋辈教育平台和互联网载体的运用上,才更便于德育工作者,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2] 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91).
[3] 张勇,王峰,李永山.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