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才能够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师和家长都是孩子的引路人,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丰厚的学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
关键词:德育教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引言: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未成年人将是二十一世纪希望所在,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事业成败、危及千秋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育,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学校稳定、家庭美满与社会和谐。
正文
一、学校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从学校育人环境来看,学校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从受教育的时间来看,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集中,更利于全身心接受各种知识的传授,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
1、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
课堂不但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主战场,也应该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专利,它是全体教师的职责。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是每个学科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在小学各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所以,学校处处都是育人的课堂,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小学教师应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从而促使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学习典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研究探索,做德育渗透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
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引导孩子们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与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促使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自身行为的规范,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学习典范。同时,小学教师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可以促使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是小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直接引导者,教师的行为对于小学生的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教师的言行实质上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小学教师应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尊重学生的想法,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促使德育教育效果最大化。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强化小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宣传阵地弘扬与宣传我国民族精神以及道德模式,促使小学校园道德氛围的形成。小学德育教育活动要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堂、课外活动,结合各小学德育教育自身特色,开展各种德育教育学习比赛活动,不断强化小学生德育教育。展开持久性的教育活动,让小学生在德育的校园文化中茁壮成长。
二、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培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远的行动和计划。家庭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与学校中度过,因此,家庭就是小学生生活的主阵地,而学校就是小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这就是家庭与学校两者之间的联系。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这就要求家长要对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有所认知,对小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要有所掌握,只有学校与家庭相互协作,才能共同选择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方式,促使小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告诉孩子怎么样做对,怎么样做不对,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这就是言传。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孩子,这就是身教。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个父母,不管你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是一个整体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的育人系统里面,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优势。
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具有长期性、持久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甚至走向社会后仍然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终身受益,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通过社会教育,学生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在社会大课堂,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社会规范,扩大社会交往,养成现代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需要,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做准备。社会教育的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树立学生人格成长尤为重要。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三者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个人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实现“1+1+1≥3”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