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第6期   作者:张萍
[导读] 生态课堂作为一个新颖生动的教学模式,是倡导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构建一个生态学习系统。
        摘要:生态课堂作为一个新颖生动的教学模式,是倡导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构建一个生态学习系统。但这一说法还较为新颖,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本文就这初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态课堂,高质量
一、生态课堂教学的优势
生态课堂教学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应运而生的。生态课堂的提出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其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通过营造良好和谐的生态学习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自觉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深受师生的青睐。生态课堂的改革与创新,能够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课堂高效进行。然而,如何进行改革与创新便是尤为重要的问题。
二、生态课堂教学的应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们能够遵循“尊重、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教师要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尤其是对待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该体现出耐心、细心和用心,不能够仅停留在课上受教,课下无联系的状态。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努力和学生成为好朋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关心他们的爱好特长、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同学间的关系等等,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为他们解答难题。只有这样,信任的桥梁便会搭建起来,学生也能够在老师的带动下,好好学习。再者,教师们更应该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榜样,注意日常生活的所言所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老师可以通过跟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数学的魅力所在,让正确的观念给予学生正面影响。只有教师能够严于律己,才能够培育出品质优良的青少年。总而言之,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自觉从我做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行动来教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以更为放松、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投入到数学当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2、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老师为教学的主体,向学生主动输出知识,但这样的教学理念不符合新课程对学生培养能力的要求。通过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善,将学生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老师从主导地位退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辅导角色,让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对知识的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锻炼到自身的自学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
如《勾股定理》一节的教学,老师可以抛出“A公司要建设一条斜跨宽为30米的跨河桥梁,以此岸的B点为起点,以B往东40米的河对岸C点为终点,试问桥梁建设需要多长?”这一桥梁的建设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翻阅教科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运用公式a2+b2=c2,将题目中的30米,40米分别代入公式中的a和b,最终求出c2为2500,通过开根号的方式得出c为50米,从而知道桥梁建设需要50米。然后追问如何验证公式a2+b2=c2的正确性?学生通过看书、交流勾股定理的验证;老师引导、介绍前辈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利用教具演示定理的证明;让学生课后到网上查找相关证明。这节课对定理本身理解不难,重在对定理的正确性的论证。通过抛出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以及动手运算来求出最终的答案,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到相关的数学知识,也能很好地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计算能力,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好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3、合作学习,相互监督
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伴随着和学生有着互动进行。但学生之间很少能够有机会在一起合作性学习。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组队学习。学生们通常几人组成一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先进行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展示小组的成果,从而达到共同分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结果。
然而,在这个组队的过程中,我们容易忽视一些问题,即学生的组队人数,学生个人的能力等会造成小组间的产生较大的差异化。因此,想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地组队合作学习,在正常情况下,教师要按照每个班的人数而定,合理分配人数,一般4-6人会一组比较合适。另外也需要注意每个小组是否存在的实力差距,要把好学肯学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从而更好地带动整个小组,作为每个小组的“小老师”,指引小组的讨论分工,解决一些问题,让组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交流,这样他们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比较高效。在这样的一个高效的过程中,也能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4、多媒体应用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由于其具有集文字、动画、视频、声音等于一体的优势,深受师生的欢迎。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等取代以往密密麻麻的板书,不仅可实现抽象的静态知识向动态知识的转化,还能以直观形象的展示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产生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例如:在学习几何平面图形,老师可以通过动态的课件,为学生展示几何图形通过条件的变化,会进行怎样的改变。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动态立体的视频。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知识,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推动力。教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变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通过不同的途径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出独特、高效、高质量的生态课堂,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形成自身的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黄卫明,桑青松.从生态学习观的视角看自主学习者的成长[J].高校教育管理,2007(04):16-19.
[2]郭俊华.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索[J].前沿,2008(9):16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