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师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当前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对于学生来讲,由于个人兴趣、生活阅历、学习能力的不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好,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分层教学就十分必要。分层教学可以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特色教学规划,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目标下,实施分层教学方式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分层教学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档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师在备案过程中,应当在课堂当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前的数学课堂存在较大的弊端,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不能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学情,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懒散。分层教学就是“区别对待”,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愿意学习数学,带动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备课分层,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分层教学可以在教学中的各个步骤都进行体现,通过科学的设计,严谨的实践可以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对教案进行分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掌握本节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了解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大纲涉及教学方案,这样就可以设计出具有层次的教案,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例如,在《三角形》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由于这一章节的内容比较抽象,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先制定针对全班同学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方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要求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记住三角形有关的公式和定理,能够运用公式和定理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三角形问题;第二个层次,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定理及其应用;第三个层次,了解三角形的定理及其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定理和公式解决复杂的三角形问题。能力较差的学生,以第一层次为主,能力中等的学生主要以第二层次为主,可以稍微向第三层次拓展,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掌握第三层次,并能够解决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结合的问题。通过分层设计,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以实现素质教育。
(二)教学分层,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等,但是不同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制定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无论是尖子生还是落后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提问时不应当只提问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对于落后生也应当适当让他们发言,设置的问题难度不宜过高,避免学生回答不上来,信心受到打击。
例如,在《函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针对落后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回答“什么是函数?”,针对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自变量有取值范围?”针对尖子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回答“为什么因变量也有相应的取值范围?”通过将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来提问,可以体现教学中的差异性,同时让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了解到函数的相关问题,并进行自己的思考,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三)训练分层,优化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理论知识,要想让学生进行加强和巩固,就需要进行课堂训练,通过课堂训练,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在课堂训练中也需要使用分层教学方法。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进行的训练强度也应有所差别,对于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些高难度的训练,主要培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加强型的题目,主要对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巩固。通过分层训练,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如果课堂时间充足的话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主要讨论教材上的基础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与大家分享,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可以讨论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锻炼发散思维,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升综合素养。
(四)评价分层,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完成以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也应当使用分层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评价时也应体现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一课时,教师讲完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可以针对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考核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将新学到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能否解决复杂的三角形问题,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可以以激励为主,让他们找到改进的方向,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主要以表扬和肯定为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科学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数学教师应当精心准备教案,将分层教学应用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不能能力的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发挥,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张袁锋. 核心素养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分析[J].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 2019, 000(017):67,85.
张颖.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