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 吴鼎
[导读] 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其打开思维空间,吃透所学内容并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的内容,提升其核心素养。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学校开始审视以往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找到其中不足,有方向地改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综合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旨在提升其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的课堂中,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心中既激动又忐忑,教师应巧妙地将其好奇心转换为求知的欲望,但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多是照本宣科,故让学生感到无趣,整体的授课效率停滞不前,也对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为此,教师及时转换理念,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通过双向互动来燃起其参与的热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其打开思维空间,吃透所学内容并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的内容,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有效途径;思考
        初中物理课堂中,因该课程有着一定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其原理,以更好地运用新旧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当下,部分教师在授课时重视对理论的传递,但对实操环节有所忽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及时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地对以往的授课模式进行分析,以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方向,有针对性地去突破,关注学生变化的心理,通过双向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其分析及后续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得到提升,燃起参与的热情,在实验环节中质疑并去验证自身的想法,形成探究的精神,使之物理素养形成并得到逐渐的提升。
        一、关注学生心理,做到循序渐进
        物理核心素养的实质是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内化,在不断的课堂及实践活动中形成有物理性质的品格和解决生活中一些物理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课堂下,教师调整自身的定位,退居点拨的位置,更多地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变化,对其情绪的波动做到重视,继而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对物理概念进行准确地传递。因物理概念有着一定的抽象性,仅通过字面意思并不能了解其中真谛,在记忆时易造成混淆,后续运用时会对思路进行误导,而无法顺利获得所需的答案。教师应以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依据来对这些概念进行简化,例如,在解读凝华的相关概念时,教师以常见的例子带领其进入相应的情景,如台灯所用的灯泡在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发黑,使之回顾生活的经历,产生质疑“是什么让它变黑的呢?”。随之,教师以物理的口吻来解释“灯泡中所使用的钨丝在通电后会升华为含有钨的蒸汽,然后这些蒸汽去了哪里?”,学生转动思维马上回答“它们附着在灯泡的壁上”,教师接着解读“非常对,而这些就是我们看到的黑色物质,在物理中称之为‘固态钨’!”。这个贴近生活而又简单的例子,教师是站在初中生的角度来考虑和选择的,通过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对概念做到理解。
        二、注重双向互动,尊重个性发展
        实际授课时,教师凭借先进理念,注重双向的互动,通过恰当地点拨让学生改变以往陈旧的学习方法,运用科学的记忆手段来与物理学科结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加深记忆,无需依赖于死记,使之思维得到打开,也寻找到与自身情况契合的方法,这正是教师对其个性的尊重。

例如,在对物质的密度进行解读时,教师设计出相应的问题,以创造双向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讨论“一块外观的一样物质,如铁与铝块,我们如何去区分?”,学生马上运转思维,先考虑到两种物质的特点,然后再思考并回答出“在外观一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它们的重量来区分”。这时,教师引入今天的内容“密度”,向其解读相关的概念已验证其想法。此时,学生开始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向教师的提问,以心中的疑虑被准确地解答,使之朝着个性化的方向成长,形成不同的物理品质,为核心素养的提升埋下伏笔。
        三、巧用生活现象,提升核心素养
        生活中的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释,故教师巧用课外活动来让学生对周身的事物进行观察,继而产生疑问并转换为物理的问题,运用所学的技巧去解决,对物理规律做出总结,而愿意去解释更多的现象,燃起参与的热情。例如,刹车时的惯性、彩虹的形成等,教师让其回顾自身的经历,去掌握反射与折射的区别,继而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在生活中主动地运用物理思维去对相应的现象进行解读,甚至对科技的应用做到大胆地设计,使之物理素养得到提升。
        四、借助实验环节,形成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课堂中,需要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而不再是“吃现成饭”,教师借助实验环节来培养其问题意识,使之将新旧知识结合去揣摩并通过动手操作来寻找所需的答案,形成探究的精神。教师在实验前除对操作流程和所用器材讲解外,还应让学生在实验前猜想可能会产生的反应及多种结果。例如,讲解力与运动时,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实验,使之认真观察,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来验证自身的想法,将理论与实操结合,使猜想得到印证,也对错误的猜想做到分析,找到问题所在,使之纠正物理的思路,在探究中提升物理素养。
        结束语:
        新时期下,初中物理课堂开始改变,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授课方式,通过自身的榜样效用,通过日常的行为来对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影响,展现出物理的魅力,使之更好地参与其中,形成探究精神。教师凭借先进理念,对以往的授课方式进行调整,以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授课大方向,站在初中生的角度考虑,简化重难点,将书本知识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现,恰当地创设极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课堂间的联系,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借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为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而形成新的求知欲望,在听课时有的放矢,寻找到所需的答案,提升其物理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孟海燕.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J].学周刊,2020(18):95-96.
        [2]凌小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77.
        [3]陈丹丹.浅析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78.
        [4]李祖雄.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3):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