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小学生的学习心思比较发散,部分学生由于学习难度的增强和学习压力的变大成绩逐渐开始下滑,进而出现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程,逐渐变成学困生,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就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学生的成绩状况,不断探索对学困生的“脱困”策略分析。文章以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自信心、教学生活化、抓住动机培养兴趣、正确运用课堂和家校联合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初中教学;学困生;“脱困”
两极分化是每一个老师在教学时都要面对的问题,每个班级都会存在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这都需要每一位老师给予着重的关注。在新课改背景下,转化学困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困生树立信心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则一副不理睬的态度;同时学生之间往往存在学习好的学生聚在一起,学习差的学生聚在一起,这样的现象只会加大班级两极分化的程度。学生都想成为被老师和学生关注的好学生,希望自己得到认可,这种心理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是如此。但成绩不佳,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焦虑感,在这些焦虑感的影响下,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和自信心。
这种情况下,对于一名小学老师来说要在做好教学工作之余,要积极的与那些存在焦虑心理的学困生进行交流,进行有效的心理教化,进而有效的排除学生的消极心理,重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具体的解决方法是:
第一,教师要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老师是知关注他们,并让学生了解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使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
第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进行疏导学生,多与学生进行心里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心理,打开他们的心结。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差与智力没有关系,主要使因为学习压力大产生的焦虑心理导致的,进而使学生克服压力,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案例】XX学生使一名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我用心的给予他许多的照顾,发掘他的优势,赞赏他,信任他,可收效甚微。在一次的小学数学考试中,他考了59分,不敢给他家长看自己的试卷,从学生的口中当我得如果他爸爸知道他不及格一定会把他揍一顿。出于这种情况,我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告诉他:“老师这次帮你一次,下次要保证考及格”。当他爸爸给我打电话询问学生的成绩情况时,我举例了一些学生努力学习的情况,当时那个学生对我感激万分,并给我保证下一次一定考及格。我也趁机给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加油吧”。从此他开始好好学习,在第二次考试之前,我特地跟他谈谈话,顺便辅导了他一下,他最后考了80多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了他的父母,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渐渐地,他有了自信,进步也越来越快,上课会举手发言,集体活动也会积极参加。
二、以生活化教学降低学习难度
对于大部分学困生来说 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进而导致他们在学习的时候畏手畏脚,学习效果非常不尽人意。因此在每个老师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的把课本上的知识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去,把那些抽象的知识通过多举一些生活事例,让学生改变以往的看法,明白知识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
【案例】XX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比较差。数学老师为了能使这位学生能更好的学会“三角形趋于稳定”这部分知识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取材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一个学生发奋学习的原因主要在于他的学习动力,它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的动力所在。一个学生有多强的学习动力决定这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学困生之所以没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主要在于缺少对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结合每个学生的表现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养成学习兴趣。
第一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的知识并不是单单的应付学校的应试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文化修养。语文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质修养,数学可以增强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等。
第二点加强学生对教材资料的参悟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重难点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各科老师要灵活的运用课本上的素材,让学生对定义和概念能够充分的掌握和运用。
最后一点在于老师要把教的内容用于实践中,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要充分利用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并且帮助他们去理解一些现象,这样才能激发出那些学困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XX学生曾经是一位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但上完四年级后半年后,学习成绩开始下滑,慢慢地变成了学困生,在和她的交流中了解到她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感觉学习没有什么用。此时我认识到这位学生是缺少学习的动机,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联系了前几届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当时那位学生考到了比较重点的学校就读。我把他邀请到我们学校来和这位小姑娘分享一下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自此之后那名学生就开始认真的学习,成为了班里的尖子生。
四、把握课堂教学进度与难度
学困生的主要特点就是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知识漏点比较多,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要学会对症下药,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时时刻刻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和难度。每个老师要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尤其是那些学困生,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面向中等生,还要顾及到学困生,教学点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备课时,时刻不忘学困生,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上为学困生精心设计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还要在课上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完成作业,老师在下面巡回观察并给予反馈,做到及时的发现学生方面的不足,并设计教学方案加以弥补。此外,一些学困生的学习漏洞非常多,在课堂上常常听不懂,即使教师放慢进度,详细的解释和回顾知识,这些学生也很难理解,那么教师便需要为他们进行课后的查漏补缺,切勿因为个别的学生而影响一节课的整体进度。
五、团结一致,家校联合
老师作为一个大班级、大家庭的引导者,要肩负着很大的教学责任。因此一位优秀的教师在管理班级的事务时,要把眼光变得开阔些,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哪哪的不是,只会批评和埋怨学生,这样只会增强学生的叛逆心理。在转换学困生的方面,教师要做到与学生们的家长密切的沟通,团结一致,家校联合。
【案例】XX学生成绩老是在班里垫底,在与他的交流中才知道,他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人,天天的工作比较的忙,即使在周末的时候也没有空陪陪孩子。那位学生也是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变得孤僻,学习成绩也非常的差。了解完这个情况后,我主动的与学生家长沟通,详细的给家长讲解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和以后如果你们在不管你们孩子会导致的后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学困生家长沟通。他们父母认识到了事情的严峻性,采纳了我的建议,开始拿出时间陪孩子。通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不仅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更有效转化了学困生。
参考文献:
[1] 卢海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心转化学困生[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8(9).
[2] 刘云尧.爱在细微中——“励志教育”案例谈[J].贵州教育,2015 (6).
[3] 王书方.初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 陈晓莉初中学困生学习情感的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5] 付元爽.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对初中学困生转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