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普艳青
[导读] 所以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在数学这个学科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既不是指简单的知识积累,也不是单纯的指学习能力的提升,而是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的高出数学知识层次的一种数学技能。在数学科目中,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的初始阶段,所以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这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这些年来,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育教学实现了变革性的转变,这对于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今时代下,素质教育逐渐地得到了人们的接受,此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教学中的重点。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学科,既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此,本文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小学这个阶段,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若想有效的实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第一步就要从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开始,将该任务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小学阶段,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既是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一个优化过程,也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过程,更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则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中,使小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实现自身素养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提过,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可见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兴趣,这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若是学生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这对于锻炼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的数学课上,最终的教学目的,不是使学生机械的学习数学知识,而是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将这些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体验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认识人民币”这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来组织教学。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购物时使用到人民币,所以教师就可以创设购物情境。创设的情境为:在教室办一个大商店,让学生课前转备大量的物品作为商品,使用彩纸代替钱,并让学生扮演顾客、导购员、收银员。由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非常的喜欢逛超市,此时对于购物这种情境活动,小学生非常的感兴趣,就会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购物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整堂课下来,小学生不仅没有产生厌烦、疲劳,还满怀兴趣的期待下次课堂活动,这不仅帮助学生有效的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还激活了小学生的数学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从小学阶段来看,此时的学生思维认知发展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在此阶段,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则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设计教学内容。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实物,并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观察实物,使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化的知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部分的知识时,对于“角”这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角”,刺激学生探究的意识,然后教师引导小学生观察、制作角,使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的了解角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在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的过程中,实现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四、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在数学课上,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若想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个终极目标,就要做好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工作。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和问题意识。例如,在讲解“面积”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直尺,上课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一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在纸上画出一个一平方分米和一个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今时今日,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性的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得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教师的问题,也是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只有将二者实现结合,才能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秉持“生本”的理念,也要符合数学的教学特点,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融合到一起,实现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统一,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和.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0(16):23-24.
        [2]罗树永.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62.
        [3]李世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培养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2):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