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柴华
[导读] 步入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更加复杂,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
        摘要:步入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更加复杂,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依旧坚持“台上讲、台下听”的教学方法,那是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而且,学好数学的一大关键在于“多讨论、多练习”。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来展开教学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他们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模式;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数学涉及的函数、几何等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办法解决遇到的难题,那么长久下来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合理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解决遇到的难题,从而避免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一、当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把目光过多的停留在课本上,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可想而知,这是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数学跟其它学科不同,它讲究理论结合实践,同时高中数学的知识概念更加复杂多变。如果让学生独自学习的话,他们很难独自解决难题,久而久之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让多位学生一起学习的话,那么他们便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难题,从而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信心,这样就自然而然避免他们产生厌学情绪[1]。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出色的实践能力,例如交流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能够促进学生讨论交流的小组合作模式非常重要。不过,在课堂中使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方面,分别是合理分配小组、合理使用小组合作模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竞赛游戏。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避免适得其反[2]。
        二、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一)分析学生优势劣势,尽量做到互补
要想小组合作模式顺利进行,一大关键在于合理分配小组的成员。由于每位学生的优劣势不同,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在分组之前先分析每位学生的优势以及短板,尽量让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除此之外,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想法,因为如果将没有任何交集的学生分在一起,那么肯定会影响小组的交流。不过,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不能完全跟着学生的想法走,这样会让小组实力不平衡。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喜欢聚在一起,所以教师应该坚持“强者带弱者”的原则。
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第三册第7章《三角函数》这章内容的时候,里面有一个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总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教师在课堂上肯定也会解释口诀的推导过程,不过并不是全部学生都能理解。对于这部分不太理解推导过程的学生,那么这时便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让不懂的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3]。在一个小组中,成绩好的学生肯定理解了12字口诀的意思。那么便可以以这位成绩好的学生为主,带动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以此来帮助成员理解这个诱导公式口诀。主要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往往更容易掌握知识概念,因为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并不是像在灌输式教学那样只是“被动接收”知识,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不懂的学生解决难题。
(二)合理设计课堂结构,理论结合实践
小组合作模式凭借讨论交流的特点,因此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不过这个模式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结合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把效率最大化,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还帮助学生提高了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时间,同时分配好课堂的结构。在哪一个阶段使用“灌输式教学”,主要是给学生讲述课本的理论。在哪一个阶段,则是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数学概念[4]。
例如在教学高二第四册第9章第1节《正弦定理》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抽取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正弦定理的公式以及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正弦定理的相关内容。同时,教师可以以书本上的例题展开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弦定理,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个公式。当然,数学学科不能只靠“听老师讲”,要靠“自己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完基本公式以及概念之后,并可以让班上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练习书本上的习题。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走动,看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哪些无法解决的难题,然后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合理分配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同时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合理使用教学竞赛,提高学生热情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中数学的知识比较难,同时内容也比较抽象复杂,这意味容易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这肯定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状态,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是“被动学习”的状态,这自然不利于他们掌握书本上的内容[5]。由此可见,无论什么学科,要想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牢牢记住,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关键。因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取得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数学竞赛,这是为了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提高热情,从而转变他们的学习状态[6]。
在结束高一第八章第1节《向量的数量积》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抽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组织一场数学竞赛,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这个知识点。在比赛之前,教师提前设置好奖励机制。听到有奖励,学生就更有动力了,这样不就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性么?首先,教师根据班级的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当然实力要均衡。接着教师便可以在黑板上写上准备好的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进行比赛。把握好时间,当结束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叫停,让每位小组出动一位成员,在黑板上写出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在旁给出点评,并且给表现好的小组颁发奖励。同时,对于表现略差的小组,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合适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需要以学生为主导,构建一个有利于讨论交流的小组。当然,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时候,应该在旁进行指点迷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因此可见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李清华.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32.
[2]邱钧才.构建高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的实践[J].求知导刊,2020(11):29-30.
[3]陈康.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升高中数学教学实效[J].科技资讯,2020,18(03):173-174.
[4]魏志英.分析现状  提升实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22):28-30.
[5]徐小卫.精讲留白、限时导学——基于中小学“合格课堂”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的再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21):60-61.
[6]李学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辅助功能——以高中数学为教学研究案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