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各个学科也都有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其不仅要传授学生以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素养,以此为今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随后通过多种教学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建立。不仅如此,小学数学老师也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合理的引导他们解决这些问题,以此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数学素养;提升策略
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观察当前的教学形势,根据教育部门给出的教学要求严格的规范自己,为学生做好模范榜样。在此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铺下坚实的道路。当然,数学老师一定要避免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其数学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够通过数学素养去拓展其它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数学是所有学生心目中最难学的科目,但如果学生能够学好数学,将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好处。这也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重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原因。在此过程中,数学老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不仅是为了提高其成绩,更多的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锻炼。通过数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将其应用在学习和考试当中,也可以灵活运用在生活当中。但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数学老师只需要传授学生以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即可,其它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观念本身便是错误的,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避免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要积极探索数学素养的培养模式,带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面临的困境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的数学素养培养困境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老师,其次是学生。在老师这一方面,很多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考试成绩,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只能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材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在考试过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现实证明,这种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甚至还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这一现象也说明,当下数学老师对于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认识。并且很多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很多学生在学习了某个知识之后并没有理解透彻,但数学老师并没有与他们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平台[2]。
在学生这一方面,很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也使得他们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比较负面的情绪。当然,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和情绪与数学老师也有着比较大的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会利用思维去思考,而是直接想要套用特定的数学公式完成解题,而这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大忌。想要解决这两方面的困境,就需要数学老师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引导学生逐渐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主要策略
1.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并在这些模式当中挑选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模式,以此为学生带来相应的数学教学,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数学老师要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小学生年龄小,心智还未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小学生所喜欢的方式,为她们带来相应的数学教学,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近些年来,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比如微课、线上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式数学老师都可以大胆尝试;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匹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各项数学素养,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3]。
例如,当数学老师在为学生讲解正方形的周长时,就可以通过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周长应该如何求出。数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拿出尺子去画一个正方形,让他们在画的同时去感受正方形周长应该如何求解。这一过程中,当有学生意识到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四边之和时,数学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这种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以尺子为载体,在画的过程中发现四个边长之和即为周长,以此加强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思维导图应用,帮助学生数学思维不断发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方式,其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数学逻辑、数学解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大胆的尝试这种方式,并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自身的数学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一个知识点向外散发,将与此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并通过一个思维导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多方面能力[4]。
例如,当老师在为学生讲解“圆”的相关知识之前,就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着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教材查询,加上老师对其进行引导,将与“圆”相关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在一起,以此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当数学老师讲解完所有与圆相关的知识之后,再让学生系统性的将与圆相关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加深其对于“圆”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且数学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对比自己前后画的思维导图,让他们看到学习前后的差距。
3.小组合作发展,将理论和实践有效联系
对于小学生而言,相较于传统的课堂式数学学习,他们更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某一知识点,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当数学老师在为学生讲解《统计》这一章节时,就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让他们自行分配统计任务,比如某一人负责调查数据、某一人负责记录等等,并为各自的任务努力。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同时也能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提升其数学素养[5]。
结束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积极开展多种教学尝试,为学生带来新的数学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也正因如此,小学数学老师也要在教学当中提升其对于数学素养的理解,并在今后得教学工作当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带来最好的数学教学,使其数学素养能够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31-32.
[2]孟柱礼.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79.
[3]李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83.
[4]张永鹏,蔡雪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0(18):145-146.
[5]王国芬.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探微[J].成才之路,2020(15):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