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自始至终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精神,目的是使学生学到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化学”“生活中有用的化学”,这些都对广大化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以下就化学新课导入创新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心得,旨在提高高中化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导入 核心素养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把一节课上好,首先要采用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逐渐进入科学知识的氛围中,使其情不自禁地学习。新课导言的创新设计是教师上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是体现教师的个人素养,凝聚了教师的心血和智慧;新课导言的创新设计是教师上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精彩的课堂导入。
一、展示视觉冲击。
激发学习动机与热情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指标来看,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是一项核心指标,学生通过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要获得必备的知识与技能,领悟过程与方法,还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我们深入了解后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高考,处于一种“被学习”的状态,这完全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的化学情景。例如,必修一中《氨气的性质》教学中的导入片段:师:我们首先来观看这个实验: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力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力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把实验装置装好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可以看到,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生:(惊叹)哇……师:你们是否想了解这“喷泉”背后的秘密?生:(异口同声)想!师:好!请看我们今天的课题……在本节课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仅仅花费了近两分钟的时间,展示了一个有视觉冲击力的实验,引起了学生的一片惊叹,不用言语讲解就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了学生征服自然、挑战自我的欲望,紧接着通过简洁的语言,马上把学生引导到本节课的课题上。这在日常充满实验的化学课上,是一种简洁而又富有实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就悄悄地激发了。
二、媒体导入法。
提升科学认识与眼界化学的本质是实验科学,发现化学现象、探寻化学规律、验证化学定律的过程中,实验是决定性因素。
故化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探索并发现化学规律,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应用联系起来,这就是“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是有层次的;高中时,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应该从更高、更深、更广阔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入手,并力求取得更普遍、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在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时,教师也应该着眼于高新科技,跟上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步伐。譬如,在选修五中《酚》一课教学中:师:我们先来看一部美剧《灭罪鉴证科》。在差不多5分钟的剧情里面由法医鉴别现场陈旧血迹的方法让学生哇然。教师适时解释:陈旧血迹看起来是黑色的,但是里面的Fe3+是不会消失的。这样的实验我们也能做,当然,我们不用血(学生笑),紧接着演示实验:在稀的苯酚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溶液从黄色变成紫色。师:法医就是靠着这瓶液体来鉴别血迹的。这是什么呢?——苯酚。这节课导入部分展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通过教师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到法医这一充满神秘感职业也和我们所学的化学息息相关的。再通过朴实的实验手段向学生展示了化学与现实的神秘联系,为后续教学做了精彩的铺垫。这样导入新课,不但完满导入目标,还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认识。
三、创设化学情景。
推动科学探究与交流从教育部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将要从“传道授业”转变为“知识构建”,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化学学之美。新课导入应该是这个过程的铺路石,教师也应该通过创设使学生耳目一新的场景,推动这一进程顺利进行。比如必修二中《碱土金属》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放了一个铯、銣分别和水的反应的震撼视频,然后问:“哪个同学敢上台试试?”没有学生敢于尝试。然后教师话锋一转,设置了一个悬念:“事实真有那么可怕吗?我们今天就来先研究下它们的同族元素吧。”本节课在导入阶段,教师就创设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化学情景,让学生带着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进入新课,为课堂上的理论探究和实验验证铺平了道路。值得指出的是,教师在课堂的最后时间里亲身演示这些同族元素的实验,用行动回答了课前设置的悬念,印证了课堂的学习内容,然后在学生的一片惊呼声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回顾这节课,新课导入与结尾的精彩呼应,向学生证实了化学规律的强大力量,客观上让学生产生了探究化学规律的欲望与兴趣。
总而言之,“教科书只是众多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在从教学书演变成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广阔空间。这是展现教师对化学学与化学课程丰富多彩的理解的舞台,它需要师生情感交流、智力交锋……这是教师的光荣与使命”。高中化学学科素养不仅仅是学科能力的体现,更是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以上的案例只是新课导入的一小部分,但我们相信,只要精心思考、勇于实践,以教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一定能设计出更多更精彩的符合培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新课导入。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 . 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J]. 人民教育,2015(13).
[2] 常素芳.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