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学模式下,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杨培玲
[导读]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进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这是老师必须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摘要: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心理的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的不同,学生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上的不同,教学上很容易出现“断层”,在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进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这是老师必须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  数学教学  衔接途径    教学方法
新时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要引入各种数学课堂的探索实例,帮助学生小学升入初中后,解决不适应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学会将生活元素和数学知识衔接在一起,综合分析和思考。在借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采用能够顺应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小学阶段重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教学目标增加两项: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生的能力发展,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基本运算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分析、整理、运算、应用、对比等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拓展。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实现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教师要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整体把握好第二、三学段教学内容的变化,找到小学与中学的知识衔接点,做到知识的平稳过渡。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材比较灵活,往往和生活实际相衔接。中学课程是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衍生和运用,较小学资源来说,更丰富和抽象。所以教师在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数学理论、知识体系、数学学习方法等方面都要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衔接程度,认识到由数到式、由常量到变量、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小学的数学知识和初中的数学知识相比,存在数量多、内容深、教材的坡度缓等特点,对学生的思维实际能力要求特别高。教师要做好引导宣传工作,带领学生进入到数学探究的世界,自觉、自主的融入到课堂环节。
认真研究中小学教材,当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接触的第一册数学教材中,关知识和小学数学所学习的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基本学习和了解过,只是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数学课程实践教学当中,应在切实掌握中小学数学教材特点和关系、数学教学具体学情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情况下,不仅应站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考量,展开初中数学教学,同时也应站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视角,有效关注学生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健全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从小学数学知识中发现新知的能力,同时实现对数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强化学生不断学习和归纳的意识,实现中小学数学学习的平稳衔接和过渡。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的数学知识客观性强,学生往往易于模仿却难于掌握。教师可以从游戏环节出发,循序渐进的完善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教力度的不断加深,当前的初中课堂呈现出数学内容多,知识面宽的特点,不仅融合了许多复杂的理论知识,也触及到抽象的数学语言、逻辑运算语言等知识点。
因此,在小学进入初中数学教学阶段,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消除心理障碍,明确思维特点。教师就应重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后深化及加强复习巩固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比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多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和体会,引导学生意识到小学与中学数学学习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到抽象过渡。注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多提问、多质疑,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手脑结合、课后自主复习巩固、自主完成作业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方法方面,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分析、理解和内化的能力,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将问题探讨、类比推理、假设证明、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自主练习以及对章节知识的总结等方法作为学法给予指导,逐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确保学生数学学习由小学向中学紧密衔接,
        三、扩展学生数学探索技能,加强数学思想的有效衔接
为了扩展学生的数学探索技能,教师要注重两个层面的教学内容,首先是教学实例,其次是教学方法。在教学实例上,教师要注重一定的方法和引入策略,不能盲目素材,更不能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小学到中学的数学周课时多,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备课方案,以便应对学生的不时之需。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关键因素,一定要留有较充裕的时间去讲解,才能发挥教学实例的作用,让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巩固和练习,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易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小学到初中科目增多了,内容加深了,学生学的比较吃力,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其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重视预习,认真听讲,严格训练,及时复习。因此,要求小学六年级老师和初中一年级的教师首先对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和特点有透彻的研究和掌握,找出小升初后数学学习内容的变化和需要加强衔接的知识点,从而实现中小学知识的平稳过渡,确保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和小学知识有机融合,利用类比、联想和迁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小学知识中发现和生成数学新知识,从而实现对数学新知的深刻理解和内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体现了数形结合、方程、集合以及对应等数学思想,学生也对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建模法等有了一定了解和认知,当学生升入初中后,上述数学思想以及学习方法就变成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展开合理的渗透和培养,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好数学思想基础。同时,加强数学思想的有效衔接,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要更为抽象,尤其是初一,它是一个衔接点,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新的起点,因此,使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很好地掌握知识,保持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总而言之,做好以上几个问题,能够使学生迅速适应中学的教学,有利于解决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在当前的教学课堂中,由于时代性质发生改变,教学形式和课堂理念也有所更新。影响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因素很多,教师要站在时代的教学前沿,从各个方面引入优质化的教材体系,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模式。 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剑.阐述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J].好家长,2019.22
  [2].熊佳绍.在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    
[3]肖军武.对中学数学与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