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间想象能力是指小学生在观察现实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抽象、假设、模拟的一种能力,探讨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特点及路径,有助于进一步解析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的奥秘,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教学措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助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特点;路径
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与心智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基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更多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小学生在以往的绘画、游戏等行为中形成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将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到数学学习中。
一、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特点
(一)想象力依赖于已经接触过的实物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逻辑思维能力也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单纯依靠主观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脑海中构建出更加复杂的、系统的实物形象。因此在初级阶段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度依赖于已经接触过的实物,需要通过以现实中能够真切观察到的物体为例,进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在小学五年级初次学习到长方体内容的时候,就需要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为例,例如,我们可以将教室当做一个长方体的盒子,以此来举例介绍长方体的长宽高等[1]。随着小学生智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学习的持续深入,小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增强空间想象力,想象出更加复杂的立方体。
(二)想象力随着学习深入目的性增强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的强化,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立方体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物体。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章节的学习中,涉及到展开面积的内容,我们就需要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更强的目的性,按照既定的摆放方式,想象长方体展开后的平面图,并根据平面图想象还原后的长方体[2]。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的思维情感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设计之中,帮助学生形成更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同时也能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另外,学生如果对于所学知识充满兴趣,将直接表现在学习动机之上,成为学习的直接推动力。由于空间想象力比较抽象,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缺少学习兴趣,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显现出的一个主要问题。空间想象力的运用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脑海中想象物体的空间形象,需要小学生在主观思想上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就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尝试[3]。对于空间想象力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所讲内容,制作立体图形的展开动画,让同学以全空间视角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立方体的空间展示规律,进而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教学流程
从教学的本质来看,学生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完成对于知识的个体认知和发展过程。之所以出现空间想象力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个体认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短板。而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一味的灌输和强化并不一定能够得到良好效果,要想保证学生真正消化和理解知识内容,还需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且付诸实践,这也是学习的基本规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优化教学流程,在遵循基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特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判断学习过程中的对错,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学生扫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阻碍,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4]。例如,针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出现的“哪些图形可以折成立方体”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用卡纸进行模拟操作,在卡纸上按照题目画出既定的展开图,然后亲自动手实践看一看每一种展开图是否能够折成立方体,通过多次的观察与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针对这类题目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注重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对于空间的理解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不是在考试之中取得良好的书面成绩,而是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教师应该采取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开展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引入,结合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进行空间想象的时候有所依据[5]。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变换”内容时,就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展示窗花、印染花布、剪纸等图片,让学生对对称、旋转等内容进行主观的感受和观察,继而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图形的旋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一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变成一个圆锥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流程、注重生活化教学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式教育和启发式教育,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更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应伟.重视空间观念提升认知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1):186.
[2]刘宁颖.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95-96,99.
[3]缪秀珍.增加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J].读与写,2019,16(35):120
[4]康黎.运用数学与建筑的融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一年级《有趣的图形》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9(10):35-36.
[5]李敏,王早立.信息技术助力小学生数学空间思维培养[J].教育艺术,2019(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