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谈班级管护留守儿童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赵华芳
[导读] 由于留守儿童生活中缺失父母亲情,致使性情渐渐孤僻
        摘要:由于留守儿童生活中缺失父母亲情,致使性情渐渐孤僻,生活水平下降、卫生习惯差、心理健康状况差、学习兴趣不浓等,给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班级管理实际从摸清底子,完备档案开始,对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并开展一系列活动丰富生活,使留守儿童的管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留守儿童    班级管理    健康成长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习惯养成、性格培养、学习兴趣及健康成长都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影响。如,留守儿童生活中缺失父母亲情,致使性情渐渐孤僻,生活水平下降、卫生习惯差、心理健康状况差、学习兴趣不浓等,给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班级管理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留守儿童管护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一、建档立卡 ,让每个孩子情况了然于胸
        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是做好班内留守儿童管护的前提条件。新学年报名时,及时建立了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外出打工地点、联系电话、 代理家长的姓名、电话、学生的主要表现等, 对班内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了然于胸,以便因材施教,以便随时与家长联系 ,通报孩子情况,共同做好管护工作 。
        二、结对帮扶,让每个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少年儿童是人一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稍有不慎,就会使他们的人生多走弯路,留下阴影,我们的教育也同时留下遗憾。为了让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走好人生的起步之路,我班建立了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实行师生结对和生生结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人有五至六个帮扶对象,在帮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与代理家长通一次电话,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了解孩子在校外的表现; 每月和学生一起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汇报学生的成绩,增加孩子与家长的亲情交流; 每学期向学校做一次书面 汇报,总结班级留守儿童管护工作的经验和困惑,建好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班上实行“手拉手 共同进步 ”活动,以班干部为龙头,号召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多献出一份爱,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从生活、学习上多多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到集体的温暖。 在我帮扶的六名留守儿童中,有一位叫胡万玲的同学。她父亲外出打工在矿山上被塌死,母亲不久后改家出走,留下她一人孤苦伶仃,后来她姑姑收留了她。

由于她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缺少营养,长的很瘦小,每次和老师同学说话时,都非常胆怯腼腆 ,小心翼翼的害怕伤害了别人,而且她很想得到老师的爱来弥补她的父母爱,我每次在教室时,她都要到我跟前来拉拉我的手,拉拉我的衣服,还要给我说说悄悄话,她还让别的女孩给我说:“老师太好了,她想认我作妈妈”。我非常的感动而又难过,感动的是留守儿童能把老师当知心朋友,难过的是留守儿童缺少了应有的父爱和母爱 。在去年的冬天,天气非常的冷,可怜的孩子穿得非常单薄,于是我把我自己的内衣和棉袄给她们穿。在节假日多向他们问候几句,给他们买点小小的礼物,在他们急需时,给他们少量零花钱,用实际行动来温暖她们,弥补她们缺失的亲情。
        三、 爱中有严,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和 奶奶 照顾,她们往往对孩子溺爱有加而 管教不严,导致孩子生活上挑食,大脚大手花零用钱,学习上不认真听讲,不交作业,成绩下降。心理上也有一定的障碍,寡言、不与其他学生交流,行动上我行我素。针对如此现状,我和给我班代课的所有教师达成共识,要用教师的爱心和耐心,用学校和班级的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地帮助和引导。在生活方面,随时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实际困难。 在学习方面, 留守儿童中学困生较多 ,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容易产生胆怯的心理,我和所有代课教师都鼓励他们放下自卑的包袱,大胆回答问题,教师用赞许的眼神,肯定他的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渐渐学会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我能行。在心理健康方面, 留守儿童常表现出自卑,教师耐心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丰富生活 ,让每个孩子阳光快乐
        针对留守儿童普通存在的心理障碍,班级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孩子找倾诉的对象,从中发现他们的心理要求,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调动他们生活学习的积极性。我班先后开展了“ 践行弟子规, 争做知恩、感恩、报恩人” 教育活动,召开亲情主题队会,让孩子在班会上敞开扉,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用小品、唱歌、诗朗诵以及自己的心里独白等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另外,我还鼓励留守儿童通过利用红领巾广播室开办的“知心姐姐”栏目和“亲情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给老师、给父母、给同学 说说心里话 ,抒发他们的感情 。
        通过以上种种方法关爱学生,我班没有一个留守儿童逃学、辍学,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性格健全、学业进步,能与其他学生共同交流、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留守儿童的管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 许东.??课程教育研究.?2012(13)
          [2]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 潘璐,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