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月5期   作者:尹彩芝
[导读] 分析与总结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


尹彩芝
(云南芒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芒市678400)
 摘 要:目的分析与总结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在我院儿科治疗的8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参考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的儿童实施细节护理模式协助康复,参考组的儿童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协助康复,分析患儿的依从性及安全性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安全性优于参考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考组。结论医院在对儿童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加以细节护理能够提高其护理质量,降低恢复周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同时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这对于儿科的临床护理有较高实用价值。
关键词:细节   护理 儿科  应用  效果
   儿童和成人不一样,儿童的认知能力还不健全,患儿的护理依从性通常比较差,所以对患儿的护理困难较高。在常规的儿童护理中,人们对患儿的细节护理不够重视。由于在护理过程中,患儿抵触情绪是常有的,所以,如果能够在护理过程中将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进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安全性,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以在我院儿科治疗的8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分为参考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本研究中所选研究对象年龄为10 个月到9岁;研究患儿的经济情况和家庭状况无明显差异。研究患儿男性24例,女性 16例;研究对象中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和精神疾病。本研究参考组和研究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研究组40例患儿通过细节护理模式给予护理,参考组40例患儿进行传统护理模式给予护理。本研究中研究组的细节护理主要做如下工作:(1)与患者进行交流:儿童与成人相比在理解和交流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在治疗过程中,儿童通常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护理配合。在这方面,护理人员可以将语言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以拉近与患儿的情感提高儿童的依从性,使患儿在将来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要求积极服药提高儿童的依从性。(2)创造良好的场景。在细节护理中,儿科应根据儿童兴趣提供电视机,播放动画片,使患儿的情绪得到平复。另外,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在墙壁上粘贴或绘制动画人物或小动物之类的图画,使患儿的注意力得到转移,使患儿减轻恐惧心理。由于儿童抵抗力差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困扰,使患儿的各类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控制好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对病房进行消毒,同时及时更换床单等,使感染率控制在最低。(3)给药护理:在护理过程中给药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检查制度,通过询问孩子的父母来防止用药错误。静脉注射时,护理人员应正确固定穿刺针,积极防止药液泄漏,提高治疗安全性。(4)儿童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使用儿童易懂的语言来给予健康教育。例如:“小朋友,要听话乖乖打针,早点好起来不但能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去买玩具”,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主要对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家长对护理的质量评分满分100分,每项25分。同时对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
1.4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本实验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使用了测量数据(±s)表示使用 t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及安全性比较
   由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为90.0%、其患儿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5%,显著优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儿科护理中,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由于孩子年龄小,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降低,孩子的表达能力差,父母过分溺爱等,使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儿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年龄较小且身体不适的儿童多会哭闹,撒泼等很容易引起医护人员的厌恶,无法配合治疗。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率,改善医生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所以,儿科护理通常工作量大且复杂,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提高儿科治疗的恢复率,减轻孩子的家庭负担。由于患儿对照护者的不信任,对环境的不熟悉以及无法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是导致小儿患者依从性差及护理风险高的主要原因。根据儿童的特点及其护理需求,实施详细护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重点。
   简而言之,在沟通,药物管理和环境方面实施详细的护理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儿科患者的依从性并降低护理风险。将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管理中,不仅可以减少儿童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而且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锦婷.应用PDCA模式对改善儿科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7,9(02):171-174.
[2]杨建宏.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9):61-63.
[3]闫红.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5):119-120.
[4]刘晓红.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8):189-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