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与喂养方式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月5期   作者: 郭巍1 夏小兰2
[导读] 婴儿湿疹与喂养方式相关性研究

   郭巍1  夏小兰2

     (1南京市栖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湿疹是由于过敏源诱发机体的产生过敏反应在皮肤的一种表现;含易致敏成分的食物是诱发婴儿湿疹主要要素。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低于人工喂养的婴儿,然而对于因母乳不足, 而进行混合喂养对婴儿湿疹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的认识尚不足,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为婴儿辅食添加前主要摄入母乳或配方奶粉,分纯母乳喂养、人工(全部配方奶粉)喂养及混合(部分母乳+部分配方奶粉)喂养三种方式。选择6月龄体检未添加辅食婴儿,研究三种喂养方式下婴儿湿疹发生率的差异,探究6月龄婴儿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值、百分比与婴儿湿疹的相关性,从而在儿保门诊工作中为预防儿童湿疹提供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婴儿湿疹;喂养方式;研究
一、研究现状
   我们在社区儿童的健康体检工作中发现婴儿湿疹发生率越来越高。严重的婴儿湿疹不仅干扰自身的生长发育也困扰着母亲及其他照看者。经国际儿童流行病学研究中心调查婴儿湿疹在全球的发病率在10-30%[1]。 冯梅[2]和蒋亚宁[3]调查发现6月龄以下湿疹发病率为45-65%,这一数据远高于全球婴儿湿疹发病率。还有学者发现越是低龄婴儿其湿疹发生的可能性越高[4]。婴儿湿疹的发生究其原因可能受到内外两种因素的影响[5]。内在因素包括过敏性体质、胃肠功能、内分泌代谢等。 研究发现遗传是很重要的因素,如父母一方是过敏性体质,其婴儿湿疹发病率风险增加2倍;如父母双方都是,其婴儿湿疹发病率风险会增加3倍以上[6]。 研究表明婴儿胃肠道紊乱导致菌群发生变化,有益菌减少同样会引起婴儿湿疹[7]。 外在因素包括喂养方式、环境因素等。 喂养方式影响婴儿摄入致敏及抗敏食物成分,而环境因素则通过环境中致敏成分及空气的温度、湿度影响婴儿皮肤粘膜屏障的健康状态。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母亲在哺乳期能回避过敏食物,坚持纯母乳喂养很大程度上可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 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因6月龄前婴儿胃肠道绒毛膜的屏障保护能力较差, 过早添加辅食或奶粉会使非人体蛋白易通过肠壁进入人体形成抗原, 从而增加婴儿湿疹发生[8]。 混合喂养作为另外一种常见的婴儿喂养方式对婴儿湿疹的影响在报道中比较少,这为我们的调查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湿疹的影响提供了思路。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和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利用现有资源研究嗜酸性粒细胞与婴儿湿疹发生的相关性,为门诊中控制婴儿湿疹的发生、发展提供指导。
二、资料
   在本社区体检儿童中,选择2018年6个月龄体检的儿童,Apgar1分钟及5分钟评分均为10分,去除有出生窒息、先天性疾病、出生缺陷、代谢性疾病、严重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儿童,选择未添加辅食的6月龄婴儿共202例。
三、方法
   提取儿童出生日期、出生方式、出生孕周、出生体重、出生身长,记录维生素D开始添加时间、喂养方式,用统一标准测量的方法采集体格发育数据。采集末梢血行血常规检查记录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以及婴儿湿疹有无。按照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人工(纯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组、混合(部分母乳+部分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组。
四、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导入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正态分布检验后,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间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率的统计分析用卡方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五、结果
5.1基本临床信息(表1):
5.1.1 根据喂养方式分为三组:纯母乳喂养组(119人)、人工喂养组(43人)、混合喂养组(40人)。记录儿童出生孕周、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TMI和6月龄体检时体重、身长、头围、TMI,体重增长量、身长增长量符合正态分布特征。三种喂养方式间无显著差异。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含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特征。
5.1.2 比较不同喂养方式组儿童6月龄血常规发现(表1):人工喂养组Hb平均为121g/L,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117g/L )及混合喂养组(117g/L);6月龄体检发现贫血儿(Hb<110g/L)14人,贫血发生率为6.9%。6月龄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人工喂养组最高(0.21×109/L),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0.15×109/L,P< 0.05),而纯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为接近;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人工喂养组与其他喂养组相比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

 

5.2 不同喂养方式组婴儿湿疹发生率比较(图1):不同喂养方式组间婴儿湿疹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09),纯母乳喂养婴儿湿疹发生率最低(15.1%),人工喂养组婴儿湿疹发生率介于其他两组之间(18.6%),混合喂养组婴儿湿疹发生率最高(37.5%)。 

 

 5.4 比较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与正常对照组婴儿湿疹发生率(图3):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3%的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百分比低于3%的为正常对照组。湿疹组婴儿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P<0.001);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湿疹发生率为48.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8%(P<0.001)。

 

 六、讨论
6.1  湿疹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在婴儿期有很高的发生率,经调查发现在很多国家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0]。家长主诉婴儿会有明显的痒感,会哭闹、影响睡眠;抓挠后易感染。为研究婴儿喂养方式对产生湿疹的影响,最大程度减少外部因素引起婴儿湿疹,此次选择了在我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202名6月龄婴儿,期间都未添加辅食。发现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湿疹发生率比其他两组的婴儿要低。其原因可能为母乳含有较多的免疫成分、如SIgA、LF、溶酶菌等[5],这些都可以抑制有害菌,促进益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11]。母乳中蛋白质比例合理,容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几乎不含有β-乳球蛋白,所以婴儿过敏情况发生率较低[12]。人工喂养的6月以下的婴儿湿疹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有牛乳的蛋白质分子较大[13],免疫成分没有母乳多,在婴儿肠道中产生益生菌少[14]等。此次研究发现混合喂养的婴儿其湿疹发生率高于纯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婴儿既摄入母乳蛋白又摄入牛乳蛋白,增加了可能的过敏原种类,从而提高了婴儿湿疹发生率[15]。这也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为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门诊工作中需指导家长在新生儿出生两周内添加维生素D3,对6个月内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对于另外两种喂养方式发生较重婴儿湿疹可通过添加益生菌、摄入氨基酸奶粉、水解奶粉等方式缓解症状。
6.2 此次研究发现湿疹组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无湿疹组(P<0.001);按照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组的湿疹发生率(50.0%)显著高于正常组(14.4%)。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反应中通过释放大量的炎性物质参与过敏反应[16],在婴儿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湿疹、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等。在门诊工作中对发现血常规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机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高的婴儿加强对家长预防婴儿湿疹的指导,开展一级预防,尽可能减少如摄入过敏性食物、接触易过敏的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引起婴儿湿疹的外部因素,以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率[17]。
参考文献:
[1]、李晓瑞,朱丽红,李萍.婴儿湿疹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新疆医学.2016,46(12),1565-1568
[2]、冯梅, 肖异珠, 罗晓艳, 等.不同遗传背景婴儿湿疹发病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 (10) :1070-1073.
[3]、蒋亚林.孕期鼻炎负担调查和婴儿湿疹孕期危险因素分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金洪星, 邹艳, 丁红辉, 等.婴儿湿疹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10) :937-940.
[5]、陈荣华,赵正言,刘湘云.《儿童保健学》(第五版)[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0,第1版
[6]SoléD, Camelo-Nunes IC, Wandalsen GF, et al.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asthma, rhinit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influence the appearance of respiratory allergic diseases?A follow-up study.[J].Clinical and Molecular Allergy, 2010, 8 (1) :1-12.
[7]王瑜,曾果,等.益生菌对婴儿湿疹及特应性湿疹预防作用的系统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1
[8]崔一帆,肖绪武. 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05),489-492 DOI:10.11852/zgetbjzz2016-24-05-13
[9]Marc E.Rothenberg Hirohisa Saito R.Stokes Peebles,等2016过敏性疾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12(03),339-347
[10]、丁健.喂养干预对婴儿湿疹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0(04),84-85
[11]、施茜,叶侃,古桂雄.母乳的成分及有关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10),1269-1273 DOI:10.3969/j.issn.1673-5293.2018.10.013
[12]肖玲莉, 杨毅, 周莲宝, 等.益生菌调节湿疹患儿Th1/Th2平衡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 15 (3) :247-248, 251.
[13]、任文娟,李佳,高春燕.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6),3729-3731DOI: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8.16.42
[14]、张倩.双歧杆菌在儿科临床及保健中的应用价值[J].双足与保健 2017,26(21),76-76+78 DOI:10.19589/j.cnki.issn1004-6569.2017.21.076
[15]、兰凤荣,陈亚秋,陈昱等.儿童湿疹1538例过敏原分析[R].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新技术项目 (2010035);
[16]、麦卫华,刘岳花.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与湿疹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056-2058+2132DOI: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7.12.015 [17]、M L Burr?,?FG Miskelly?.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ymptoms in infants at high risk of allergy .[J].JournalofEpidemiology&CommunityHealth(IF3.392),?1989,?Vol.43?(2),?pp.125-132CrossRef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