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精神状态与症状消退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月5期   作者:陈晓文 张明
[导读]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精神状态和症状消退的相关影响

陈晓文   张明
(睢宁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睢宁221200)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精神状态和症状消退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精神状态、症状消退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哭闹、萎靡和嗜睡等精神不佳现象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气喘、咳嗽及肺部湿啰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精神状态,并加快其小儿喘息型肺炎症状的消退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小儿喘息型肺炎;精神状态;症状消退
  小儿喘息型肺炎指的是一种伴有喘息症状的急性肺炎,该疾病可以使患儿出现气喘、发热和咳嗽等急性肺炎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1-2]。临床上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常用的手段是使用药物干预来缓解患儿的小儿喘息型肺炎症状,但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哭闹和挣扎等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从而妨碍到治疗人员对其进行的相关治疗。而据相关研究发现,综合护理能够根据患儿身体状况制定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儿在护理期间出现不配合现象的发生率。同时,综合护理还能通过多层次的护理手段来较好的加快患儿治疗后的身体恢复速度,因此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第9版)》[3]中小儿喘息型肺炎相关诊断标准,且家属均对本次护理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肺部出现如金属丝震颤样哮鸣音或水泡破裂般湿啰音的患儿;③存在明显肺炎症状并伴有反复性喘息的患儿。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肺结核及先天心肺功能不全的患儿;②依从性差或是家长不同意进行此次护理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18(8.24±3.56)月;病程2~9(5.77±2.56)天。观察组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1~18(8.31±3.47)月;病程2~10(5.86±2.14)天。经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在治疗前为患儿家长解答有关于小儿喘息型肺炎的相关信息,并告知家长在患儿治疗前后的有关注意事项;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以缓解患儿因反复喘息而出现的缺氧现象;严密观察患儿护理期间的各项身体指标,若是患儿出现不适或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处置。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其主要方法如下。
1.2.2.1给予患儿吸氧治疗
  当患儿出现梗阻或是缺氧现象的时候,护理人员应立刻连接氧气装置,并使用鼻导管以1-2L/min的流量对患儿实施给氧,对于哭闹和病情加重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加温加湿高流量(6-8L/min)给氧。在给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时刻观察患儿的氧疗情况,防止患儿因吸氧过量发生呼吸性酸中毒。
1.2.2.2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
  患儿在护理期间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为此,护理人员可以加大患儿每天的饮水量,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饮食情况做好相关调整。首先,针对4个月以下的患儿,护理人员在鼓励患儿家长继续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的同时,还要加大患儿每日的饮水量。对于4~6月以上患儿可添加辅食,喝果汁。科室常备榨汁机,患儿家长可自行拿水果随时榨汁。另外可为患儿提供个性化订餐,根据不同年龄提供辅食制作,如肉泥,肝泥,果泥等,并和食堂沟通由固定人员每天送餐。
1.2.2.3定期做好患儿的排痰工作
  护理人员应每日使用棉签蘸淡盐水的方式对患儿实施口腔清洁,而当患儿咳嗽或是咳痰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儿进行翻身扣背,以此来缓解患儿在咳嗽、咳痰时的痛苦。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患儿实施穴位按摩,包括大椎穴、肺腧穴、天突穴、定喘穴、檀中穴等穴位,每日1次,1次15min,以促进患儿排痰,减轻症状。
1.2.2.4做好患儿的精神护理
  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的家长以怀抱、抚摸和逗哄等方式,适当的对患儿进行安抚。然后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在病房播放儿歌或是舒缓的音乐,以此来缓解患儿对于外界环境的恐惧和不安,使患儿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另外,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实施护理时,可以安排患儿的家长在一旁使用逗哄或是摆弄玩具的方式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让护理人员能够顺利地完成相关的治疗及护理作业。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精神状态和症状(气喘、咳嗽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精神状态:对出现哭闹现象的患儿例数进行记录;若患儿的每日睡眠时间超过20h则判定其为嗜睡;若患儿出现食欲减退、思维迟缓及对外界反应不敏感等症状,则判定为精神萎靡。
  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患儿的气喘、咳嗽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
  护理满意度:采用NSN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由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响应速度、护理态度和护理质量等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出现精神不佳的比例对比
  观察组患儿出现哭闹、萎靡和嗜睡等精神不佳现象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根据病人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制定相关护理方案的特点,所以对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进行干预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护理,使患儿能够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较好的进行身体的恢复,并提高患儿对于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达到缩短患儿病程的目的[4]。
  在本次的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气喘、咳嗽和肺部湿啰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实施综合护理,以吸氧疗法提高了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使患儿因喘息型肺炎引发的缺氧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给予患儿吸氧治疗还能有效地促进患儿肺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患儿呼吸道微循环代谢,加速患儿支气管纤毛运动,从而达到缓解患儿反复性喘息症状的目的[5]。另外,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对患儿实施饮食结构调整,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患儿针对性的提供饮食制作,让患儿摄取足够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护理人员还通过对患儿实施中医按摩,促进了患儿呼吸道内的痰液排出,进而加快患儿咳嗽和肺部湿啰音等症状的消退时间[6]。接着,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实施口腔和呼吸道的清理,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保证患儿肺泡内的气体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换,从而进一步消除患儿肺部出现的湿啰音和哮鸣音。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出现哭闹、萎靡和嗜睡等精神不佳现象的比例也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吸氧治疗可以增加患儿细胞内源氧,该方式可减轻患儿反应迟钝、头昏胸闷和疲惫乏力等症状,从而改善患儿因缺氧而导致的精神不振(萎靡)和嗜睡现象。另外,护理人员还通过对患儿的家长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让患儿家长能够积极地与医疗人员展开配合,使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而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为患儿播放音乐、摆弄玩具和进行肢体安抚,以加强医患、家属三方互动的方式有效的促进了患儿对于外界的感官反应,并通过转移患儿注意力的方式消除了患儿因身体不适出现的哭闹现象,从而降低了患儿在护理期间哭闹和精神萎靡等现象的发生,提升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对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患儿治疗后的肺炎症状消退时间,同时也能较好的改善患儿治疗后的精神状态,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永兰.综合护理措施对喘息型肺炎患儿进行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184-186.
[2]黄美莲,唐振英.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住院期间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61-163.
[3]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D].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黄诗盈.综合护理措施对喘息型肺炎患儿进行干预的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4):3104-3105.
[5]谌朝辉.护理干预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12):164-166.
[6]刘海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89-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