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药物护理效果探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月5期   作者: 罗兴凤
[导读]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药物护理效果。


 罗兴凤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500)
摘  要: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药物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86例(收治时间:2017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分成甲组(常规护理)和乙组(药物护理),各43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同甲组相比,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2=4.440,P=0.035)。同甲组相比,乙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 药物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成效明显,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和推荐。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药物护理;效果探析
   近年来,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日益增加,然而开展直接穿刺血管法行血液透析,经穿刺多次后,已无可供穿刺的血管,致使患者较难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一种永久性通路,安全性较高,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研究表明[2],将优质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基于此,笔者以维持性血液透析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为例,应用药物护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86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为例,随机分成甲组和乙组,各43例。其中甲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5.26±2.45)岁。乙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5.34±2.51)岁。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书,对比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甲组施以常规护理,即:(1)健康教育:告知维持性血液透析于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2)心理护理:及时疏导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障碍,及时缓解焦虑、抑郁消极情绪。(3)饮食护理:以低脂低盐、高热量、清淡饮食为主,根据患者透析次数,控制蛋白质、水、钠摄入量。(4)术后护理:于术后,嘱咐内瘘侧肢抬高,禁于内瘘侧肢行静脉滴注与抽血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及时予以处理。于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内瘘侧手臂皮肤干燥清洁,以防感染。
   乙组施以药物护理,在甲组常规护理之上施以药物护理,即:配置中药太敷白膏,方剂组成为:白术60g,蜀椒、附子、升麻、川芎、细辛、甘草、当归各30g,巴豆、杏仁、白芷各15g,上述药物切碎,陈醋淹渍12h,加1L猪油微火煎煮,附子颜色变黄即可,去滓。于血液透析结束24h后,动静脉内瘘血管上均匀在太敷白膏,轻柔按摩数分钟,以促药物吸收,1日1次,两组均连续护理30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穿刺侧手臂肿胀、穿刺点感染、动静脉内瘘内血栓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此三项之和。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定,百分制,分数高,表生活质量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2检验;计量资料(±s)用t检验,SPSS25.0软件评定,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甲组,穿刺侧手臂肿胀3例,穿刺点感染4例,动静脉内瘘内血栓3例,总发生率为23.26%。乙组,穿刺侧手臂肿胀1例,穿刺点感染1例,动静脉内瘘内血栓1例,总发生率为6.98%。同甲组相比,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2=4.440,P=0.035)。
2.2对比两组生活质量
   同甲组相比,乙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见表1。

3讨论
   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永久性通路,动静脉内瘘是保障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通路[3]。因此,将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预防并发症发生,还可缓解病情,促进内瘘成熟[4]。在临床上,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可以反复穿刺的,且具有较高的远期开放率,但二次循环率非常低[5]。同其他血管通路相比,其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故广泛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中。而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实施药物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自护能力,增加内瘘使用时间,从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以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药物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同甲组相比,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2=4.440,P=0.035)。同甲组相比,乙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采取药物护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不易形成血栓,治疗安全性较高,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实施药物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药物护理适用于临床应用。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究药物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其他作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娄丽萍.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01):35-37.
[2]马媚梅.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6):249-250.
[3]段春兰,杨锦荣,李若兰.预见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3):150-151.
[4]毛贝贝,刘红群.对采用高位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2):263-264.
[5]何培红,何笛,闫克歌.综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2):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